类型:
不限 书法 印刻 人物 山水 花鸟
徂徕山刻石

徂徕山上的北齐《般若波罗蜜经》摩崖石刻经即北齐《梁父山刻经》,笔法古朴,气韵高逸梁父山,位于徂徕山东南麓,新泰市天宝镇境内,其西面为109国道。山海拔不高,却极为险峻。


刻石在山顶一块巨大的自然石上,名为映佛岩,刻于北齐武平元年(570)。经文分3层刻。


徂徕山,又称龙徕山,驮来山,是泰山的姊妹山。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横亘连绵29公里,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其主峰太平顶,海拔1027米,相对高度800多米,与泰山玉皇顶的直线距离为30公里。


徂徕山北齐刻经共有二处,一处为光化寺将军石刻经,另一处就是刻有般若波罗蜜经的梁父山映佛岩刻经。


梁父山映佛岩的般若波罗蜜刻经,石高8米,宽5米,上刻《般若波罗蜜经》,上部刻题款:“般若波罗蜜经主/冠军将军梁父县令王子椿”等字;下有“普□/武平元年/僧齐大众造/维那慧游”;经文正文14列,每列7字,高1.4米,宽3.5米,每字30厘米,刻“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何故名般若/波罗蜜佛言般若/波罗蜜无边无际/无名无相非思量/无归依无洲渚无/犯无福无晦无明/如法界无有分齐/亦无限数是名般/若波罗蜜亦名菩/萨摩诃萨行处非/行非不行处悉入/一乘名非行处何/以故无念无作故”。经文右起第一至第四列保存基本完整,第五至第九列上部完好,下部多漫灭。后五列毁漫严重,多处原石已脱落。据传,后五列早已脱落,后人依遗拓补刻。细察之下,此处确与前面九列之点划存在变化,传说或可信。虽然如此,经文字痕犹在,逐字可辩,98字中,良工可拓得完好之字90余。


徂徕山刻经见收于宋赵明诚《金石录》,清代冯云鹏、冯云鹓《金石索》等。《鲁迅日记》有“午后往留黎厂买《映佛岩摩崖》八枚”,其中《映佛岩摩崖》应该是徂徕山之刻经。清代学者魏源把泰山经石峪刻经与徂徕山刻经相提并论,给予高度评价。武中奇先生的书法自成一家,其书风形成,就受到了徂徕山刻经的影响。此处刻经和邹城“四山摩崖”、东平洪顶山摩崖、泰山经石峪摩崖是山东北齐石刻中的精品,邹城诸刻经胜在自然,东平刻经胜在洒脱,经石峪刻经胜在磅礴,徂徕山刻经胜在端庄。


“武平元年”系公元570年,北齐后主高纬的年号。古代摩崖题刻的这一良好传统,使人知道了摩崖雕镌的确切时间。



上一页:慈香造像记 下一页:吊比干碑
全部评论(0)
书画名家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电话: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