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宾恭制端石长方砚 清道光故宫博物院
清道光

  李鸿宾恭制端石长方砚,砚长17.5厘米,宽11.8厘米,厚2.4厘米。   砚端石制,呈淡紫色,石质细腻温润。石蕴“青花”、“胭脂晕火捺”、“蕉叶白”等自然纹理,令人赏心悦目。此砚砚堂平坦,正、反两面皆可研用,均不另设墨池。正面池围框上饰回纹花边,背面为光素边。砚正面上方镌阴文隶书“御制句:端溪质润坚”八字,此为道光帝赞端砚佳美之句。砚背面刻砚铭“寰海镜清”四字,喻国家泰平。砚背左下侧刻“臣李鸿宾恭制”六字款。砚装一紫檀嵌玉盒内。  李鸿宾,江西德化(今江西省九江)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他曾制砚数方,进献清宣宗道光帝。<BR>    端石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砚台称之“端砚”。端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用于书画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自唐宋时即已开采端石制砚。各岩坑所产砚石特点各异,有著名的青花、胭脂晕火捺、蕉叶白、石眼等天然纹理。端石制砚石质之细以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端砚石中较为名贵的一种花纹。称之青花是石中之精华。“鉴别端石以青花为最佳。石之细纹也”(何传瑶《宝研堂研辩》)青花之细,如波面微尘,象轻纱,似水藻,隐泻在紫石上面,视之无形,沉入水中,方清晰可见。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一种端石花纹。火捺之中心颜色较深,向外趋淡,如胭脂淡抹浅施。<BR>  端砚石纹理中的品类之一。简称蕉白。砚石中含有淡绿色条纹或斑块,其状如蕉叶初展含露欲滴,上下四旁必有火撩(端石纹理)文饰。蕉叶白处细腻,石质较软,易于发墨,主要产于老坑。             砚的中心研墨处。为砚较为空白开阔的部位,又称墨堂、砚心。此处便于研墨,利于旋转,易于运动。砚的实用价值即视砚堂处石质的好坏而定。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凹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白色,因而又称为白文。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文房四宝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电话: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