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铭澄泥仿古石渠砚 清乾隆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

  御铭澄泥仿古石渠砚,清乾隆,长7.9厘米,宽8厘米,高4.8厘米。清宫旧藏。   砚为澄泥烧制而成,造型为正方形。砚面周环曲水,边沿雕饰勾云纹。侧面浮雕兽面衔环铺首,四角为兽面小足。砚外底刻篆书“贻子孙”三字,并环刻乾隆帝御铭:“方盈寸有半,围以渠而周。铜乎石乎泥乎,合一相阅千秋。边幅虽小,其用无穹,如寸田赞化工。乾隆丁酉春御题。”并“太璞”印。丁酉为乾隆四十二年(1777)   澄泥砚的制作始于唐而兴于宋,宋人苏易简《文房四谱》记述了澄泥砚制作方法,其工序颇为繁细。清乾隆时期内廷造办处及苏州织造等仍有仿古澄泥砚的制作。   此砚造型古雅,色如紫玉,细润而坚,为清乾隆朝仿古砚之佳品。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收藏图书典籍之所的专称。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衔接门环的底座式装置。多为金属制,故又称“金铺”、“铜蠡”。以兽面衔环状为主,亦称“兽环”,还有龟、蟾等多种形式,取其吉祥祛邪的象征意义。铺首作为装饰,在商周时已见于铜器之上,可能尚早于用以为门饰。皇后、皇贵妃、贵妃、妃的生日。即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制作而成的研墨器具,属陶砚一类。澄泥砚的制作起于唐而兴于宋。其制作方法借助于古代制作砖瓦陶器之工艺,将泥土经过澄滤,去粗渣沉淀以后加一些固剂,经制坯煅烧而成。澄泥砚质地坚硬耐磨,易于发墨,不损毫,不耗墨,堪与石砚相匹敌。一些古籍文献中还将澄泥砚、端砚、歙砚、洮河砚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砚。我国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山西汾河沿岸的绛县、山东的柘沟镇、河北的滹沱河等地均产澄泥砚。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文房四宝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电话: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