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链 接 |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检查 4、 诊断 5、 鉴别诊断 6、 治疗 7、 并发症 8、 预后 9、 护理 10、 姜汁擦浴 11、 生姜葱白方 12、 羌活白芷方 13、 鲜生姜方 14、 银花饮 15、 黄芪姜枣汤 16、 苦瓜莲肉汤 17、 白菜根葱白汤 18、 珠兰茶 19、 枸杞疰夏茶 20、 姜丝鸭蛋汤 21、 按摩大椎穴 |
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
本病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咽痛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
1.血常规
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2.病原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呼吸道标本(鼻咽部、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病毒核酸检测。
(2)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胶体金和免疫荧光法。
(3)血清学检测:动态监测的IgG抗体水平恢复期比急性期≥4倍升高。
(4)病毒分离培养。
3.肺部X线片
胸部X线片表现为正常。
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1.临床表现
出现咽干、咽痒、打喷嚏、鼻塞流眼泪、头痛等症状。
2.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3.病原学检查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病毒特异性抗体IgG恢复期比急性期≥4倍升高,病毒分离培养阳性等。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潜伏期多为1~7天,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除了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部分有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感病原学检测阳性。
2.过敏性鼻炎
有过敏史,常年打喷嚏和流涕,鼻黏膜苍白伴有瘙痒感,鼻分泌物内嗜酸粒细胞增加等。
3.萎缩性鼻炎
大多是鼻腔通畅,鼻和鼻咽部干燥,鼻分泌物为块状、管筒状脓痂,伴有呼气恶臭、嗅觉减退等症状。
4.血管舒缩性鼻炎
无过敏史,常出现鼻黏膜间歇性血管充盈、打喷嚏和流清涕,吸入干燥空气后症状加重。
5.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如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等均有其病变部位的特异性体征。前者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等;后者软腭、咽和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和浅表溃疡伴周围红晕。
一般治疗包括注意休息,多饮水,饮食要容易消化,注意通风等。缓解症状可使用药物治疗。
1.解热镇痛药
包括复方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适用于发热、肌肉酸痛、头痛的患者。对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上消化道出血等人群,不宜使用此类药物。
2.抗组胺药
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对减少打喷嚏和鼻溢效果显著。
3.镇咳药
对于剧烈咳嗽,甚至影响休息时,可适量使用镇咳药,以右美沙芬的应用较多。
4.拟肾上腺素药
对于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的患者,可以使用盐酸伪麻黄碱等药物。
中耳炎、急性鼻窦炎、化脓性咽炎、气管-支气管炎、风湿热、肾小球肾炎和心肌炎等。
本病具有自限性,从出现症状到痊愈,一般需要5~7天。
1.多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2.清淡饮食,充分饮水,少吃油腻、煎炸、生冷的饮食。
3.遵照医嘱,按时服药,不要滥用抗生素。
4.劳逸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5.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初春、秋末冬初),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组成】姜汁1杯。
【制法】取姜汁1杯,加热,即可。
【保健功能】发汗解表。
【应用】常用于风寒型感冒、肥胖症、老年斑等。
【用法】用毛巾蘸取姜汁,直接擦涂皮肤。
【组成】鲜生姜,葱白,白酒。
【制法】将鲜生姜、葱白切碎,捣烂,加入白酒及3000mL开水,即可。
【保健功能】辛温解表。
【应用】常用于风寒型感冒。
【用法】每日1剂,每日1~2次,每次40分钟,3日为1个疗程,先熏足,后泡洗双足。
【组成】羌活,白芷,川芎,防风,藁本。
【制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3000mL开水,即可。
【保健功能】祛风,散寒,止痛。
【应用】常用于风寒型感冒、头痛。
【用法】每日1剂,每晚1次,每次40分钟,4日为1个疗程,先熏足,后泡洗双足。
【组成】鲜生姜。
【制法】将生姜压扁,加入300mL开水,即可。
【保健功能】辛温解表。
【应用】常用于风寒型感冒等。
【用法】每日1剂,每次40分钟,3日为1个疗程,先熏足,后泡洗双足。
注意:以上药浴方均采自网络,请在咨询专业医生后,方可进行使用。
配方: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
制法:将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取药液1次,再加水煎熬1次,将两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
功: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法:随量饮用。
配方:黄芪15克,大枣15克,生姜3片。
制法:以上三物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约1小时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解表散寒。
用法:吃枣饮汤。
配方:苦瓜30克,莲叶1张,猪瘦肉50克。
制法:将苦瓜、鲜莲叶、猪瘦肉均切片,把全部用料一起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约1小时,至肉熟,调味即可。
功效:清暑解毒,利湿和中。
用法:饮汤食肉。
配方:大白菜根3个,葱白连须2根,芦根10克。
制法:上三物以水煎煮10~15分钟即可。
功效:辛散解毒,清热祛湿。
用法:每日1剂,趁热分2次服用。
配方:茶叶6克,珠兰3克,薄荷3克。
制法:上三味,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
功效:理气化湿,清利头目。
用法:每日1~2剂,分上下午饮服。
配方:枸杞子、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枸杞子、五味子共研末,用开水浸泡封存3小时,即可饮用。
功效:清暑祛热,补虚益精。
用法:每日不拘时代茶饮服。
配方:生姜50克(去皮),鸭蛋2个,白酒20毫升。
制法:生姜洗净去皮,切成丝,加水200毫升煮沸,鸭蛋去壳打散,倒入生姜汤中,稍搅,再加入白酒,煮沸即可。
功效:解表散寒。
用法:每日1次,吃蛋饮汤,顿服,可连服3日。
不同的感冒症状用不同的疗法
感冒兼阴虚用玉竹
出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小便短少、舌红少津等症状时,可能是出现了阴虚。这时可遵医嘱酌情使用养阴的药物如玉竹、麦冬等。
感冒兼阳虚用附子
患者除一般感冒症状外还同时出现怕风、四肢冷、小便清长等表现,可能是出现了阳虚。这时可遵医嘱酌加温阳的药如附子、桂枝等。
感冒兼气虚用黄芪
体弱多病的老年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倦怠无力、气短懒言等气虚感冒的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益气的药物如黄芪等,扶正以祛邪,使疾病尽快痊愈。此外,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预防感冒也有一定效果。
感冒兼血虚用当归
如果患者除感冒症状外,兼有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心悸头晕等血虚表现,可遵医嘱酌情服用补血的药物如当归等,治以扶正祛邪、养血解表。
第七颈椎棘突和第一胸椎棘突之间。按摩此穴位对感冒、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风疹等效果较好。如果自己反背手能触摸到此穴位,可自我按揉点压。
神阙
肚脐的中间,即我们常说的肚脐眼。按摩此穴位对感冒、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等效果较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右手掌心置于肚脐,左手重叠于右手背,顺时针方向摩50~100次;换左手在下,逆时针方向摩50~100次,以腹部发热为宜;然后再以两手掌心向内相重叠,手心置于肚脐,向下擦搓30~50次,以下腹部发热为宜。亦可用一指尖或指腹点揉按脐眼3~5分钟。操作此法自己或家人或借助按摩仪均可施行。
足三里
膝眼下3寸,因是个强壮全身的穴位,民间便有“揉揉按按足三里,相当吃只老母鸡”的说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先屈膝,将一手掌心正对膝关节髌骨上,四指向下伸直,中指尖所到达之点外侧旁开1寸处即是此穴位。然后用一指推法,推5~10分钟;再用摩擦法轮摩100~200次。
风门
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旁开2横指。按摩这个穴位对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等症状效果比较明显。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参考上面的足三里。
肺俞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旁开2横指。按摩此穴位对感冒、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等效果较好。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同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