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链 接 |
1、 取穴 2、 解剖 3、 功用 4、 主治疾病 5、 刺灸法 6、 其它 |
患者正坐位头稍前倾或俯卧位,大椎穴直上2寸,旁开1寸处取穴。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上后锯肌、头颈夹肌和头半棘肌。分布有第四、五颈神经后支,斜方肌由副神经支配,头颈夹肌由颈神经后支外侧支支配。血管主要来自枕动、静脉和椎动、静脉。
滋补肺阴,舒筋活络。
1、咳嗽,哮喘,肺结核。
2、颈项强痛,角弓反张。
直刺或向内斜刺0.5-1寸;可灸。
失眠:百劳(双)。
鼻衄:百劳(双)。
过敏性鼻炎:三伏天药物贴敷法,初伏贴百劳、肺俞、膏肓俞;中伏贴大椎、风门、脾俞;末伏贴大杼、肺俞、肾俞。
瘰疬联珠疮:颈百劳(灸)、肘尖(灸)、初出核上(先针后灸)。
直刺或斜刺0.5~1寸。可灸。
奇穴。百劳穴首见于宋《针灸资生经》,但无定位;明《针灸大全》云:“即大椎穴”。近代将大椎旁一寸也叫百劳,一名下百劳,与本穴合称为“百劳四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