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四章 痧痘论治》 - 第六节 痘后证治
2025-04-30 28 收藏

痘证证前施治合法,痘后余恙,可以尽无,所患者不过虚。

则调补之中,略寓清化可也。至痘前失治,则痘后余恙滋多。兹 择要述之如下。

一痘后不喜食者,向不能食,痘后愈甚者,此脾胃气虚,宜 七珍散补之。又痘前能进食,痘后又骤加,以致恶食不食者,此 脾虚伤食也,宜木香大安丸调之。

一痘后唇不遮齿者,此由气血两虚,急宜大补,否则必成慢惊之证。

一痘后自汗盗汗者,此由卫气弱荣血热所致,宜保元汤、当归六黄汤间服,兼服败蒲散。

一痘后咳嗽者,此肺中余邪未尽,宜甘桔汤合泻白散,加马兜铃等清之。有鼻渊者,宜用丝瓜藤烧灰 吹之,内服丝瓜、黄芩、栀子、牛蒡、甘草之属。

一痘后呕吐者,此证多由余热在胃所致。凡乳入口即吐,面色青白,手足冷,二便自利者,此冷吐也, 宜益黄散。凡心烦作渴,食乳甚急,聚满胸中,然后吐出如射,面色带赤,手足心 热,居处喜凉者,此热吐也,宜橘皮、生姜、竹茹之属。至伤食而呕,闻食嗅即欲吐者,宜木香大安丸。

一痘后腹痛者,由大便未通,燥屎作痛,宜下之。由食少便润,忽尔作痛,喜用手按摩,此为虚 宜培补。至于伤食作痛者,宜木香大安丸。

一痘后泄泻者,能食、口渴、脉盛为热入大肠,宜黄芩汤加川连。食少不渴,脉微小者,此里气虚不 能禁固水谷也,宜四君子汤加诃子、肉豆蔻之属。

一痘后吐蛔者,由热毒聚于肠胃而蛔不安也,宜黄芩汤加半夏、乌梅、川椒之属。

一痘后手足拘挛,屈伸不便者(与外感暴作之抽掣不同),此气血不能荣养筋骨所致,宜十全大补 汤去地黄、茯苓,加川断或川乌之属。

一痘后出血者,此因余毒邪热,迫血妄行所致,宜清血解毒。

此外有后痘发热、乳肿、发痈三症,虽似轻恙,最为难治,忽视之,每成危证。发热由于余热留流。

凡病后余热最不易退,痧痘之后为尤甚,治宜分别虚实。凡大便难,小便赤,能食而烦 渴者,此实热也,宜先用四顺散之属,以解里热,后用升麻葛根汤加地骨皮以解表热;凡大便不闭,小 便不赤,坐立振摇,饮食不进者,此虚热也,宜保元汤加知母、麦冬,甚则可加干姜附 子.浮肿多由虚而脾气不行,其皮如鼓,按之难下,当理气为主,宜人参五皮散。其有感湿而肿者,多 足下先肿,其形光亮,按之有窝起,好饮而小便赤涩,当健脾利水为主,宜用苍术、木 通、浓朴、车前、滑石、瞿麦、泽泻、猪苓、茯苓皮、大腹皮之属,俟小便自利,其肿自消;因感冒而 肿者,多头面先肿而身热口渴,宜用升麻、柴胡、茯苓、木通、车前、防风、大腹皮、甘 草、姜、葱汁水煎服,使微汗而肿自退;因血不行而肿者,其皮;肤之内,隐隐皆有血路,当活血为主, 用四物汤加人参、陈皮、香附、木通、茯苓。总之,浮肿一证,初起能表则表,继则以五皮汤为主方,而至 浮胀如鼓,按之微急者,皆脾虚,宜培土健运为主。发痈由于痘疮余毒,留藏经络,失于解利,外不得泄于皮 肤,内不得入于脏腑,致东流西注,一有着处即成痈毒,多生于肌肉空虚处,或肢节动摇处。毒浅者, 只生结核疮疖,毒重者,头项、胸胁、手足、肢节一齐 肿作痛,流注起伏,根深蔓引,轻则溃筋脱骨, 为残废之疾,重则竟致死亡。治宜人参败毒散、五福化毒丹。大都肿而不溃者,气血两虚宜托,已成 脓者宜清解,溃后宜清补兼施,而溃后不愈,则培土健运扶气以使其收敛。至 于详悉治法,则宜参考外科医籍也。

附方

(一)七珍散 开胃养气,温脾进食。

人参 白术 黄 (蜜炙) 山药 茯苓 粟米 甘草(各等分)

研为细末,加姜、枣,清水煎服。

(二)木香大安丸 治脾虚食积,呕吐泄泻。

木香(二钱) 黄连 陈皮 白术(各三钱) 枳实 山楂肉 连翘 神曲 麦芽(炒) 砂仁 莱菔子(各一钱五分)

(三)当归六黄汤 治血虚盗汗,内热晡热。

当归 生地 熟地 黄柏 黄芩 黄连(各一钱) 黄 (炒,二钱)

(四)败蒲散 治睡中多汗。

故蒲扇(烧存性)

研细末,乌梅汤下。

(五)益黄散 治小儿脾胃虚寒,乳食不化,腹痛泄利。

陈皮 青皮 诃子 甘草 丁香 (六)十全大补汤 治气血两虚。方见本章第四节。

(七)人参五皮散 治痘后浮肿,由于脾气不行者。

人参 大腹皮 陈皮 桑皮 姜皮 白术 茯苓皮 官桂 麦冬 木香 泽泻 车前子 木通

上一篇:没有了 目录 下一篇:第五节 痘证分类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涉及的各类药方、验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中医 黄帝内经大全
《黄帝内经》
中医 本草纲目大全
《本草纲目》
中医 伤寒论大全
《伤寒论》
中医 神农本草经大全
《神农本草经》
中医 难经大全
《难经》
中医 千金方大全
《千金方》
中医 金匮要略大全
《金匮要略》
中医 奇经八脉考大全
《奇经八脉考》
中医 濒湖脉学大全
《濒湖脉学》
中医 药性歌括四百味大全
《药性歌括四百味》
中医 针灸大成大全
《针灸大成》
中医 四圣心源大全
《四圣心源》
中医 洗冤集录大全
《洗冤集录》
中医 食疗本草大全
《食疗本草》
中医 饮膳正要大全
《饮膳正要》
中医 肘后备急方大全
《肘后备急方》
中医 扁鹊心书大全
《扁鹊心书》
中医 温病条辨大全
《温病条辨》
中医 医学源流论大全
《医学源流论》
中医 伤寒杂病论大全
《伤寒杂病论》
中医 遵生八笺大全
《遵生八笺》
中医 药性赋大全
《药性赋》
中医 景岳全书大全
《景岳全书》
中医 外经微言大全
《外经微言》
中医 血证论大全
《血证论》
中医 针经指南大全
《针经指南》
中医 敖氏伤寒金镜录大全
《敖氏伤寒金镜录》
中医 保婴撮要大全
《保婴撮要》
中医 保幼新编大全
《保幼新编》
中医 包氏喉证家宝大全
《包氏喉证家宝》
中医 博济方大全
《博济方》
中医 濒湖炮炙法大全
《濒湖炮炙法》
中医 白喉全生集大全
《白喉全生集》
中医 白喉条辨大全
《白喉条辨》
中医 笔花医镜大全
《笔花医镜》
中医 辨症玉函大全
《辨症玉函》
中医 辨证录大全
《辨证录》
中医 丛桂草堂医草大全
《丛桂草堂医草》
中医 产宝大全
《产宝》
中医 产鉴大全
《产鉴》
中医 刺灸心法要诀大全
《刺灸心法要诀》
中医 察病指南大全
《察病指南》
中医 察舌辨症新法大全
《察舌辨症新法》
中医 慈幼便览大全
《慈幼便览》
中医 慈幼新书大全
《慈幼新书》
中医 成方切用大全
《成方切用》
中医 曹仁伯医案论大全
《曹仁伯医案论》
中医 此事难知大全
《此事难知》
中医 程杏轩医案大全
《程杏轩医案》
中医 褚氏遗书大全
《褚氏遗书》
中医 长沙方歌括大全
《长沙方歌括》
中医 长沙药解大全
《长沙药解》
中医 陈氏幼科秘诀大全
《陈氏幼科秘诀》
中医 丁甘仁医案大全
《丁甘仁医案》
中医 丹医秘授古脉法大全
《丹医秘授古脉法》
中医 丹台玉案大全
《丹台玉案》
中医 丹溪心法大全
《丹溪心法》
中医 丹溪手镜大全
《丹溪手镜》
中医 丹溪治法心要大全
《丹溪治法心要》
中医 大小诸证方论大全
《大小诸证方论》
中医 痘疹心法要诀大全
《痘疹心法要诀》
中医 读医随笔大全
《读医随笔》
中医 跌打损伤回生集大全
《跌打损伤回生集》
中医 跌打损伤方大全
《跌打损伤方》
中医 跌损妙方大全
《跌损妙方》
中医 达生编大全
《达生编》
中医 儿科萃精大全
《儿科萃精》
中医 儿科要略大全
《儿科要略》
中医 儿科醒大全
《儿科醒》
中医 仿寓意草大全
《仿寓意草》
中医 傅青主女科大全
《傅青主女科》
中医 傅青主男科大全
《傅青主男科》
中医 妇人规大全
《妇人规》
中医 妇科心法要诀大全
《妇科心法要诀》
中医 妇科玉尺大全
《妇科玉尺》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