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链 接 |
1、 吊竹梅 2、 吊竹梅的用法用量 3、 吊竹梅的功效主治 4、 吊竹梅的配伍 5、 吊竹梅的禁忌 6、 吊竹梅的相关论述 |
别名:水竹草、金瓢羹、白带草、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见愁、鸡舌黄、红舌草、红竹 仔草、花叶竹夹菜、二打不死、百毒散、水竹草、金发草、假石蚕、花叶竹节草 、红竹壳菜、鸭舌红、红鸭跖草、百书草、花蝴蝶、风眼草、银白风眼草。
性味:味甘、淡,性寒。
归经:归膀胱、肺、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鸭跖草科植物吊竹梅Zebrina pendula Schnizl.的全草。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90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淋证,痢疾,带下,咳嗽咯血,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烧烫伤,毒蛇咬伤。
1、治慢性痢疾:鲜吊竹梅全草60-90g,白米30g。同炒至半成炭为度,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2、治乳腺炎:鲜(红竹壳菜)全草适量。加生盐捣烂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孕妇禁服。
1、《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镇咳利水。主治咳嗽,肺水肿,肾性水肿。”
2、《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咳血,白带,慢性痢疾。”
3、《广西本草选编》:“主治目赤肿痛,乳腺炎。”
4、《全国中草药汇编》:“凉血。主治肺结核咳嗽咯血,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瘰疽,毒蛇咬伤。”
5、《广西民族药简编》:“治产后流血过多,小腹痛,心脏性水肿,烧烫伤。”
6、《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淋症,呕血。”
7、《福建药物志》:“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主治肺炎,百日咳,关节痛,乳糜尿,失眠,狂犬咬伤,无名肿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