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链 接 |
1、 通天草 2、 通天草的用法用量 3、 通天草的功效主治 4、 通天草的配伍 5、 通天草的相关论述 |
别名:荸荠梗(《饮片新参》),地栗梗、荸荠苗(《苏州本产药材》)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入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H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el, Vita Rumph.的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茎呈扁柱形,长60~90㎝,直径4~7㎜,顶端有穗状花序,茎上部淡黄色,不易拉断,下部淡绿色,易拉断。表面皱缩有纵纹,具光泽,节处稍膨大,质轻而松软,折断面中空或有白色膜状间隔,放大镜下观察呈蜂窝状。气微,味淡。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7~8月间,将茎割下,捆成把,晒干或鲜用。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降逆。
主治:热淋,小便不利,水肿,疔疮,呃逆。
1、治尿道炎,荸荠茎叶30g,土茯苓15g,木通6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2、治全身浮肿,小便不利,通天草(地上全草)30g(鲜品60~90g),鲜芦根30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呃逆,通天草15g,代赭石30g。煎服。(苏州医学院《中草药手册》)
1、《本草药性大全》:“叶采捣烂,蛇咬可敷。”
2、《药性切要》:“梗,利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