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经集注》
为鳖科动物鼋的肉。
动物形态许"鼋甲"条。
①《食疗本草》:"微温。"
②《纲目》:"甘。平,微毒。"
①陶弘景:"补。"
②《食疗本草》:"主五藏邪气,杀百虫毒,消百药毒,续人筋。"
③《本草拾遗》:"主湿气。"
出自《本草经集注》
药材基源:为鳖科动物鼋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lochelys bibroni (Owen)
生态环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以死鱼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鼋,背甲长33-47cm,宽32.5-41cm。头较小,软吻突极短,仅略凸出吻端,不到眼径一半。背甲近圆形,被革质皮肤,前缘及裙边光滑无疣,无纵棱。腹甲平滑,后叶较短,幼鼋背面嵴棱明显,裙边有疣粒。四肢不能缩入壳内。内侧3指、趾具爪,蹼发达,有栉状肤褶及腹棱;尾短,不露出裙边。背面橄榄色,具黄色斑点,腹面白色。幼鼋生活时带黄色。
肝经
味甘;性平
补虚强壮。主虚赢不足
内服:煮食,适量。
1.《本草拾遗》:功用同鳖甲,炙,浸酒,主瘰疬,杀虫,逐风,恶疮,痔瘘,风顽疥瘙。
2.《日华子本草》:五脏邪气,杀百虫毒、百药毒,续筋骨。
3.《本草图》:主妇人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