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本草汇
拼音首字:
不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苦竹沥

《中药大辞典》:苦竹沥

拼音注音
Kǔ Zhú Lì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苦竹茎秆,用火烤灼时流出的液汁

功能主治

清火消痰,明目利窍。

①《别录》:"疗口疮目痛,明目,利九窍。"

②《药性论》:"治眼赤。"

③《日华子本草》:"苦竹作沥,功用与淡竹同。"

④《纲目》:"治牙疼。"

用法用量

内服:冲服,1~2两;或入丸剂。外用:点眼或揩牙。

复方

①治目赤眦痛如刺,不得开,肝实热所致,或生障翳:苦竹沥五合,黄连二分,绵裹入竹沥内,浸一宿,以点目中,数度令热泪出。(《悔师集验方》)

②卒齿痛:苦竹烧一头,一头得汁,多揩齿上。(《姚僧坦集验方》)

制法

详"竹沥"条。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苦竹沥

拼音注音
Kǔ Zhú Lì
英文名
juice of Bitter Bamboo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茎秆经火烤后流出的液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 Keng f.(Arundinaria amara Keng)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或平原,多为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苦竹 植株呈小乔木或灌木状。竿直立,高3-5m,粗1.5-2cm,竿壁厚约6mm。幼竿淡绿色,具白粉,老时绿黄色,被灰白色粉斑;竿散生或丛生,圆筒形,竿环很隆起;每节有3-7分枝,但在每分枝一侧的节间下部1/4处稍平,鞘环有1圈褐色箨鞘基部残留物,箨鞘厚纸质和革质,绿色,无或有细小的紫色斑点,有棕色或白色小刺毛,基部与竿相连处较密,内面光滑而有光泽,边缘密被金黄色的纤毛;箨耳很小,深褐色,有直立棕色繸毛;箨舌截平,长1-2mm,边缘密生纤毛;箨叶细长披针形,幼时绿色,多脉,无显着的中脉;叶鞘无毛,有横脉;叶舌质坚硬,截平,长0.5-2mm:叶片披针形,长8-20cm,宽5-28cm,质坚韧,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有微毛,尤以基部为甚;叶柄长2-7mm。花枝基部有苍片,花序分技与小穗柄略扁平,常呈波状曲折,小穗绿色,小穗有8-12,小花,长4-6cm,绿色或淡紫色,小穗轴间长4-5mm,在杯状顶端有纤毛;颖3-5,有锐尖头,边缘有纤毛;外稃被外形,近革质,有横脉,边缘粗糙,内稃背部2脊间有沟纹,鳞被3,后方1片长于前方2片;雄蕊3,有细长而互相分离的花丝,花药黄色,药隔不伸出;花柱1,柱头3,羽毛状。颖果长圆形。花期4-5月。

炮制

详竹沥条。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火;解毒利窍。主目赤;牙痛;口疮

用法用量

内服:冲服,30-60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点眼或揩牙。

各家论述

1.《名医别录》:疗口疮目痛,明目,利九窍。

2.《药性论》:治眼赤。

3.《日华子本草》:苦竹作沥,功用与淡竹同。

4.《本草纲目》:治牙疼。

摘录
《中华本草》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涉及的各类药方、验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上一篇:银南星
下一篇:五香草
Latest release
最新发布
1水玉簪11-19
2水珍珠菜11-19
3水珠草11-19
4水甘草11-19
5水田七叶11-19
6野苋菜11-15
7野苎麻11-15
8野苏麻11-15
9野苜蓿11-15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