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针灸治疗时,晕针该如何处理呢?
2021-04-03浏览:8094收藏
针灸治疗时,晕针该如何处理呢?

晕针是最常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晕针”一词,早见《金针赋》:“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


但是,对晕针的原因及晕针后出现的症状、处理的描述,则始见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针灸甲乙经》。如《针灸甲乙经·奇邪血络第十四篇》云:“刺血络而仆者,何也?……。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


明确指出了“晕针”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气虚之故。在晕针的处理方面,《针灸甲乙经·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上篇》指出:“……其小而短者,少气,甚者泻之则闷,闷甚则仆不能言,闷则急坐之也”。


一般来说,晕针多为轻症,但也有症候严重者。特别是一些延迟晕针患者,更应引起注意。另有晕罐、晕灸、晕于刺血、耳针和晕于穴位注射者,除使用的治疗器具不同外,其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之法大致与晕针类似,故不赘述。


另外,临床中还发现,晕针一症多发生在青壮年,女性晕针的比男性多见。可能与针感反应灵敏、刺激强度相应增强有关。


关于晕针的机理,曾有人将其与休克混为一谈。


其实,晕针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或称血管减压性晕厥),属于反射性晕厥的范畴。它是由于强烈的刺灸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脏的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而发为晕厥。


晕针应属于不良反应,值得指出的是,不少文章却提到晕针(或晕罐)之后,往往可使患者原有症状消失,有人曾集中观察过31例晕针患者,发现其中10例,疗效迅速提高,故认为晕针可能有助病症、特别是疼痛性疾病的缓解。


“免费学中医”活动开启,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或者今日头条,私信作者“头条领课”,可免费获得600余分钟高清视频,20余种珍藏实战技巧。


我们认为晕针与疗效的关系究竟如何,尚有待更多的实践来证实,其机理也值得进一步探讨,但晕针究竟是一种给患者带来痛苦的不良反应,临床上仍应着重预防。

针灸治疗时,晕针该如何处理呢?

【损伤原因】

关于晕针的原因,《标幽赋》曾云:“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其常见者有下列几种。


一、体质原因

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临床多见的是体质虚弱,饥饿,疲劳者易发生晕针。


另外,《内经》载:“无刺大醉”、“已醉勿刺”,酒后针刺导致晕针的也有报道,如一53岁男性患者,因左肩前部疼痛3月余用针刺治疗。首次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复诊时得知病人当日中午饮酒过多,即劝其暂予休针。但患者坚持,无奈施以针术。针后不久。患者即感头目眩晕,心慌气短,腹部难受,恶心欲吐。额出冷汗,面色苍白,脉气细数。


其次是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不少无明显原因的晕针者,往往可从体质中找到原因。


作者曾遇到一例体格强壮的病人,因落枕要求针灸治疗。刚进针颈部阿是穴,尚未作手法,患者突然浑身一阵颤抖,扑倒于地,苦笑一下,随即面如死灰,意识丧失。给予嗅氨水,重掐人中等无效。注射强心剂及艾灸百会,约昏睡十余分钟后,始恢复正常。询问病人,并无饥饿、劳累等情况,但患者系初次针刺,曾有见血晕厥史。

针灸治疗时,晕针该如何处理呢?

二、心理原因

亦为主要原因。多见于初次针灸者,由于缺乏体验,而产生恐惧、畏痛、心情紧张等情绪。有对晕针者进行人格特征测定,发现,异常人格约占二分之一。


在异常人格中,以忧郁质人格患者发生晕针者最多。忧郁质人格性格内向,情感压抑,遇刺激既易兴奋,又易抑制,易发生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可能是易出现晕针的因素。当然这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三、病理原因

平素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特别是有直立性低血压史或神经官能症史者多易发生晕针。


四、刺激原因

穴位刺激过强,可致晕针。所谓过强,因各人情况不一,很难度量比较。一般在敏感点施针,或采用特殊手法,如气至病所手法等都能诱发。在刺激的种类上,除毫针、拔罐、艾灸外,穴位注射和耳针亦可引起晕针。各种刺激对晕针症状轻重的影响似无明显差异。


如一例男性胆结石症患者,行耳穴压丸治疗。当治疗到第2次(轮换到左耳时),按压耳穴施予强刺激时,病人感觉心慌、气短、上腹疼痛、恶心欲吐,伴乏力,血压下降致休克状态。立即给予硫酸阿托品1mg、杜冷丁50mg肌肉注射,再肌肉注射升脉散4ml,1个多小时后才好转至正常。当晚,患者再次按压刺激上述穴位时,亦出现同样情况,重复使用以上治疗方法后获得缓解。


五、体位原因

以立位及正坐位发生晕针者多见,但也有卧位晕针的。有统计表明,卧位晕针约占28%。临床上观察到卧位晕针的症状多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

六、环境原因

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针,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针灸治疗时,晕针该如何处理呢?

【临床表现】

先兆期

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视力模糊,耳鸣,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这一时期十分短暂,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


发作期

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血压迅速下降,脉搏变缓,每分钟减缓至40~50次。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后期

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苍白,嗜唾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


上述为典型发作过程,但轻症者可仅出现先兆期即直接进入后期,而无发作期。


晕针大多发生于针灸过程中,但也有少数病人在取针后数分钟用至更长时间始出现症状。被称为延迟晕针,值得注意。晕针只要处理及时,一般可很快恢复知觉,常无严重后果。


【预防方法】

早在《内经》中,就用不少篇幅提及晕针的预防:“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有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素问·刺禁论》)。


明·杨继洲说得更为明确:“下针之时,必令患人莫视所针之处,以手爪甲重切其穴,或卧或坐,而无昏闷之患也”(《针灸大成·卷二》)。现代主要从心理和生理上进行预防。


一、心理预防

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刺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


共分三法:

(一)、语言诱导:

进针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刺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刺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二)、松弛训练:

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进针。


(三)、转移注意力:

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题,利用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有人以此法对420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对预防晕针及其它不良反应有较好的作用。

针灸治疗时,晕针该如何处理呢?

二、生理预防

饥饿病人,针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针史者和初次针灸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


三、其它预防法

(一)、压眼预防法:

国外应用一种压眼防晕法,经国内在有关单位试用,确有一定效果。方法是:让患者双眼向下看,闭眼,术者将双手拇指指尖分别轩于患者双眼上睑,其余四指分别放在患者两面三刀耳前作支撑,然后用拇 指轻压眼球,注意用力方向由上斜向内下方,拇指尖应放在眼球的角膜 上方用力,避免指尖直接压迫角膜,按压大约5s后抬起手指约5s,然后再按上法按压抬起,持续约30s,再行针刺。注意:青光眼、高度近视眼者慎用。


(二)、浸热水预防法:

对于特殊过敏体质晕针病人,有人主张,先嘱病人将两手浸入热水中,约5~10min后,再以毫针轻轻刺入两内关穴,约1min左右,开始针刺其它病中需要刺的穴位。可供读者临床参考。

在针灸过程中,一旦病人有先兆晕针症状,应立即处理。针灸拔罐后,令患者在诊室休息5~10min后始可离开,以防延迟晕针。


【处理方法】

一、轻度晕针

应迅速拔去所有的针或罐,或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躺下。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


二、重度晕针

立即去针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据我们多年体会,此类病人可于百会穴艾灸有较好的效果,方法是用市售药艾条,点燃后在百会上作雀啄式温灸,不宜离头皮太近,以免烫伤,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如必要时,可配合施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措施。


上一篇:针灸的腧穴定位四法
下一篇:根治颈椎的秘诀:灸通一经三穴 解开阎王锁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