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治疗常见慢性胃痛,这几个穴位简单有效
2021-06-12浏览:4661收藏
治疗常见慢性胃痛,这几个穴位简单有效

胃痛

【溃疡病,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常见的慢性胃病有溃疡病、慢性胃炎、胃下垂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从中医学分析,胃病之成因与肝、脾、胃有关,常见者如肝气犯胃、脾胃虚寒、胃气虚弱以及瘀血凝滞等,导致中焦气机阻滞不通而作痛。而饮食冷热不均、饥饱无常、气候变化和情志过度与胃痛之发作也有重要关系。


概述

1.溃疡病

溃疡病上腹部有规律性疼痛,一般呈周期性发作。胃溃疡多在进食后1~2小时内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多在食后2~4小时内疼痛,进食后每可缓解。发作时上腹部有轻微压痛,胃溃疡压痛点在正中线或偏左侧,十二指肠溃疡多偏右侧。其症见嗳气、泛酸,情志激动则病加重,苔薄,脉弦,为“肝气犯胃”;如胃痛固定不移,拒按或有积块,大便色黑或见呕血,舌边有瘀点,脉弦涩,属“血瘀不化”。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疼痛无明显规律性,一般可有上腹部触痛或隐痛,食欲减退,进食后其痛加重并有饱胀感。病程迁延,可见疲弱乏力,面色苍白等全身症状。如胃痛喜按,得温则缓,呕吐清水,心嘈,苔白或厚腻,舌质淡,畏寒,脉迟或细,证属“脾胃虚寒”。


3.胃下垂

胃下垂多见于瘦长体型,食后上腹部有下坠感隐痛或胀痛,平卧后每可缓解。面色萎黄,食欲减退,便秘,瘦弱、乏力,苔薄腻,脉细缓,证属“胃气虚弱”。


4.胃神经官能症

胃神经官能症疼痛无规律,与饮食无联系;每以情志激动而发作,上腹一般无压痛或有压痛而部位常变动。兼睡卧不安及“肝气犯胃”各症

治法

1.针刺和灸法

常用穴——内关,足三里,中脘。

备用穴——肝俞,脾俞,胃俞,膈俞;上脘,梁门,下脘;公孙、阳陵泉,太冲。


“免费学中医”活动开启,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或者今日头条,私信作者“头条领课”,可免费获得600余分钟高清视频,20余种珍藏实战技巧。


内关、足三里、中脘是胃脘痛的常用穴,一般先取内关或足三里,之后看病情需要再取中脘,即先远取后近取。对缓解疼痛,和胃、宽中有良好作用。临床研究证明,对胃溃疡病等患者,针刺足三里等穴多引起蠕动增强、幽门开放、排空加速。有的还观察到,当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波加强,胃紧张时则使之弛缓。


有关的背俞穴,对调整内脏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还可以根据按压检查的敏感反应来取穴。对溃疡病出血,宜取背穴为主。古人称“血会膈俞”,配合肝、脾俞,均可治血证。


上脘、中脘、下脘、及梁门(左),是胃病的近取法,可分别交换选用。对胃下垂,可用透穴斜刺,如取中脘向水分穴方向斜刺,得气后将针尖退至皮下再向大横方向斜刺;针下脘时向天枢方向斜刺。或于中脘或下脘旁四寸处(名“提胃”和“胃上”)进针,向天枢方向斜透,捻针使产生胃部上抽感。还可根据X线诊断,当胃小弯处中线旁二寸进针,向脐中斜透,以増强收引感。对虚寒证,上穴可用艾条灸或间接灸法。


公孙为足太阴络,能调理脾胃,有很好的镇痛作用。《标幽赋》说:“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实验报导,公孙、内关且能抑制胃酸的分泌。配用阳陵泉、太冲可以疏肝、利胁。

2.拔罐法

选用上腹部和背部穴位吸拔大号火罐,或配合针刺后进行。


3.耳针法

选穴——胃,十二指肠,交感,神门,皮质下。


4.埋线法(适用于溃疡病)

选穴——胃俞透脾俞;中脘透上脘,上穴轮流使用,用羊肠线埋植,间隔20~30天1次。

5.穴位注射法

选穴——胃俞、脾俞、内关。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加10%葡萄糖注射液1:1配比后,每穴注射3ml,左右交替取穴。

附记

胃病症状还见于肝胆疾患及胰腺炎,须注意鉴别。针刺治疗可参照上法。溃疡病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综合治疗。


上一篇:为什么中风一打吊针就瘫痪?
下一篇:肩膀疼痛 原来不是肩周炎而是神经根型颈椎病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