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传统养生」中医饮食保健六法
2021-08-29浏览:9458收藏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祖国医学也很早就注意和重视饮食的保健问题,并对其意义有着明确的认识。几千年来,通过长期的生活、生产、医疗实践,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产生和积累了多种方法。

「传统养生」中医饮食保健六法


「传统养生」中医饮食保健六法


1.节其嗜好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节其嗜好,这是中医饮食保健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如嗜食辛辣,可使肠胃积热而致大便干燥或酿成痔疮下血等症。


嗜酒、嗜茶太过同样都会损害人体健康。故《内经》一再强调不能“以酒为浆”,纵其嗜好。


「传统养生」中医饮食保健六法


2.食无求饱 饮食应当以适量为宜,《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李东垣又进一步指出: “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对此,宋代医家娄居中总结了一条经验,云“食无求饱”。


他说:“食物无务于多,贵在能节……常不至于饱甚者,即顿顿必无伤,物物皆为益。”


当然食无求饱,并不是饥而无度。


《医门法律》指出:“饮食少则血不生,血不生则阴不足以配阳,势必五脏齐损。”


如过于节食,摄入量不足,气血乏源、五脏受损,就会造成营养缺乏症或招致他疾,这也是应当注意的。

「传统养生」中医饮食保健六法


3.防止不洁 生冷不洁,可招致肠道疾病,如霍乱病。《千金方》指出:“原夫霍乱之为病也,皆因饮食,非关鬼神。”

“免费学中医”活动开启,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或者今日头条,私信作者“头条领课”,可免费获得600余分钟高清视频,20余种珍藏实战技巧

又如肠道寄生虫病,《奇效良方·诸虫门》指出:“九虫皆由……杂食生冷甘肥油腻卤藏等物……或食物瓜果与畜兽内脏遗留诸虫子类而生。”


另外,腐败不洁的食物可引起食物中毒,《金匮要略》指出:“肉中有如朱点者,不可食之。”“诸肉及鱼,若狗不食,鸟不啄者,不可食。”


说明祖国医学在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传统养生」中医饮食保健六法


4.寒温适度 《灵枢·师传》云:“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饮食的过热过凉对人体内脏也是一种刺激和损伤。如胃热吐血者进热食,吐血更甚;肺寒咳嗽者食凉食,咳嗽也必然更厉害。


《金匮要略》指出:“食冷物,冰人齿。食热物,勿饮冷水。” “食肥肉及热羹,不得饮冷水。”这均是对饮食寒热上的注意。


「传统养生」中医饮食保健六法


5.慎守禁忌 某些食物对某类体质的人有害,或者可助长某种病邪,因此,必须注意饮食宜忌。


如《灵枢·五味》云:“肝病禁辛,心病禁咸……”《素问·热论》云:“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又如肺痨病人忌辛辣,水肿病人忌食盐,黄疸病人忌油腻,这已成了普通的常识。


「传统养生」中医饮食保健六法


6.三因制宜 由于天有日月星辰之推移,时有寒暑昼夜之更替,地有东西南北之分布,人有性别、年龄、体质之不同,因而,正确得当的饮食保健,还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全面考虑。


《金匮要略》云:“羊肉其有宿热者,不可食之。”“妇人妊娠,不可食兔肉……令子无声音。”“鱼无肠胆者,不可食之,三年阴不起,女子绝生。”


这些虽然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说明饮食保健要因人而异。《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东方之域为鱼盐之地,其民“食鱼而嗜咸”;“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其多发病“皆为痈疡”。说明饮食保健要根据气候、地理特点加以调摄。


食养疗法是中医的特点之一,掌握宜忌,调其所偏,是医者必须熟悉和加以掌握的。

「传统养生」中医饮食保健六法


上一篇:传统中医自古都不讲“营养”,那最讲什么?
下一篇:中医理疗的神奇功效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