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许多中年患者,特别是女性,针灸(或按压、敲打)后不仅病情好转,更主要的是面部皮肤的气色颇感年轻。这一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与思考。
世界上女性的寿命普遍比男性高,为什么却是女性容颜更易老呢?
当笔者再次读《内经》时,却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内经》中。面容由姣好变为憔悴,《内经》中称为“面焦”。“焦”读qiao乔,与憔同义,即憔悴之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说明女性一般从35岁左右开始阳明经脉的脉气衰少,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42岁左右,三阳经的脉气都衰少了,不能上荣于面,所以面部就开始憔悴了,头发也开始变白。男子的情况则是:“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说明男性40岁左右的时候,首先是肾气衰,表现为头发开始脱落,牙齿也开始枯槁,但面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到了48岁左右,三阳经的脉气衰少了,不能上荣于面部,面部憔悴,鬓角的头发开始变白。头面部为诸阳之会,诸阳经皆上于面部,尤其是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行于整个面部。所以面部主要是靠三阳经的气血以滋养之,若三阳经的脉气虚衰,尤其是足阳明胃经的脉气虚衰,面部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滋养和温煦,所以面色也就变得憔悴了。许多胃病患者,大都面部萎黄无泽,正是这个原因。所以要想面部美容就应该从三阳经,尤其是足阳明胃经入手。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可见,许多中老年患者,特别是中年女性,针灸一段时间面色明显好转,就是因为针刺足阳明经的穴位,可使其“行气于三阳”和“脏腑各以其经受气”的缘故。足三里对面部皮肤气色有很好的调整作用。《灵枢•寿夭刚柔第六》说:“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什么叫“阳之阳”呢?有些医家望文生义,有不同的解释,实际上这一篇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第一个“阳”是指在外属阳,第二个阳是指皮肤为阳,所以“阳之阳”就是在外在皮肤。也就是说,凡在外在皮肤的病都可以取阳经的合穴治疗,这也是为什么皮肤病常用曲池(手阳明)、足三里(足阳明)、委中(足太阳)等合穴的原因。朱链的《新针灸学》治疗外感表证,也常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也是“病在阳之阳,刺阳之合”的客观实践。因为面部主要是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在三阳经中,阳明经气血最多,所以刺胃经的合穴就可以治疗胃经的“阳之阳”,即面部皮肤的病症,自然也就有很好的美容作用。胃经气虚的患者,足三里按之虚软,针刺时针孔多呈凹陷。因是胃经虚证,应该使用补法,透皮后缓慢进针,“必一其神,令志在针”,“若行若按,若留若还,若蚊虻止”。若能出现针下搏动感,说明“气已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患者也会感到自足三里至解溪的一过性跳动感,多数情况下,旁观者也可用肉眼观察到这一跳动。笔者的体会是,右侧足三里出现的频率高于左侧,出现这种得气反应时,效果会更好。一般针10次~15次左右面色即可开始好转,针孔处的凹陷也会减轻或消失,继续针至1个~2个月,面色就会鲜明而有光泽。不会针灸的网友,可以指压、按摩、敲打、艾灸代替针灸,也有一定的效果~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的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期待您的原创投稿,邮箱:501637276@qq.com,康源热线:1334395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