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链 接 |
1、 乌蔹莓 2、 乌蔹莓的用法用量 3、 乌蔹莓的功效主治 4、 乌蔹莓的配伍 5、 乌蔹莓的禁忌 6、 乌蔹莓的相关论述 |
别名:拔、茏葛《尔雅》,龙尾、虎葛(《尔雅》郭璞注),五叶莓(陶弘景),笼草、乌蔹草《蜀本草》,五叶藤《履巉岩本草》,五爪龙《简便方》,五爪龙草《医学正传》,赤葛、赤泼藤《纲目》,五龙草《本草述》,五爪龙藤《文堂集验方》,母猪藤《草木便方》,五叶茑《现代实用中药》,血五甲《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过山龙《南京民间药草》,猪婆藤、五爪藤、鸡丝藤《中国土农药志》,五爪金龙《浙江民间草药》,小母猪藤《四川中药志》,地老鼠、铁散仙、酸甲藤、五甲藤、钦称陀《湖南药物志》,五将草、过江龙(江西《草药手册》),地五加《贵州草药》,野葡萄藤、老鸦眼睛藤、老鸦藤、黄眼藤《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藤《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五爪绒《台湾药用植物志》。
性味:味苦、酸,性寒。
归经:入心、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葡萄科乌蔹莓属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 Gagnep.的全草或根。
形态特征:茎圆柱形,扭曲,有纵棱,多分枝,带紫红色;卷须二歧分叉,与叶对生。叶皱缩;展平后为鸟足状复叶,小叶5,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狭卵形,边缘具疏锯齿,两面中脉有毛茸或近无毛,中间小叶较大,有长柄,侧生小叶较小;叶柄长可达4cm以上。浆果卵圆形,成熟时黑色。气微,味苦、涩。
内服:煎汤,15-30g;浸酒或捣汁饮。
外用:适量,捣敷。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热毒痈肿,疔疮,丹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水火烫伤,风湿痹痛,黄疸,泻痢,白浊,尿血。
1、治一切肿毒、发背、乳痈、便毒、恶疮初起者,五叶藤或根一握,生姜一块。捣烂,入好酒一盏,绞汁热服,取汗,以渣敷之。用大蒜代姜亦可。(《寿域神方》)
2、治项下热肿,俗名虾蟆瘟,五叶藤捣敷之。(《丹溪纂要》)
3、治带状疱疹,乌蔹莓根,磨烧酒与雄黄,抹患处。(《福建药物志》)
4、治风湿瘫痪,行走不便,母猪藤45g,大山羊30g,大风藤30g,泡酒500g,每服15-30g,日服2次,经常服用。(《贵阳民间药草》)
5、治白浊,色白若泔浆浊,在尿后不痛者,乃湿热所致,五爪龙藤连根一两,土茯苓、牛膝各八钱。生白酒三碗,煎至一碗,空心服三次愈,并治下疮如神。(《文堂集验方》)
6、治毒蛇咬伤,眼前发黑,视物不清,鲜乌蔹莓全草捣烂绞取汁60g,米酒冲服。外用鲜全草捣烂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
孕妇忌用。
1、《本草经集注》:“捣敷疮肿、蛇虫咬处。”
2、《新修本草》:“主风毒热肿,游丹,蛇伤,捣敷并饮汁。”
3、《履巉岩本草》:“治痈疽发背,捣烂罨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