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养生,人们关注最多的多半是心脏、肾脏以及肝等器官,对于脾的关注相对来说就很少了。
其实脾脏在身体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脾脏出现病变,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危害,所以应该要重视对脾脏的保养。
脾脏不好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危害?
CELEBRATION
01 引起痰湿体质
脾主运化,当脾胃虚弱时不能正常运化体内水液,水湿在身体中积聚,导致湿邪过重,最后发展成痰湿体质。
主要症状是舌苔发厚,早晨醒来后舌头边有牙齿痕迹,总感觉到全身无力,疲惫不堪,吃一点东西就胃部胀痛,易腹泻。
另外湿为阴邪,可消耗体内阳气,怕冷又怕热。
脾胃虚热时会引起身体上火,导致口腔溃疡,喉咙疼痛,大便发黄,口干口臭和口苦。
02 引起气血虚
中医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主要是运输消化和吸收食物。当脾胃异常时身体得不到充足营养供应,从而引起气血虚。
主要症状是脸色发黄,舌头两侧有齿痕和手脚发凉。
“免费学中医”活动开启,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或者今日头条,私信作者“头条领课”,可免费获得600余分钟高清视频,20余种珍藏实战技巧
03 四肢无力
四肢肌肉依靠脾所运化的营养来滋润,只有得到充足营养供应,才能让肌肉更加发达且四肢健壮。
脾运化功能失调时,四肢肌肉得不到气血滋养,从而导致四肢无力、肌肉消瘦或萎缩。
04 导致内脏下垂
中医认为脾气主升,能防止身体内脏下垂。
当脾气不升时可引起中气下陷,其主要症状是腹泻脱肛,子宫脱垂和胃下垂。
05 月经和大便异常
脾统血,脾虚时不能正常统血,导致气血亏虚,尿液或大便中带血,月经量增多,血液呈现紫暗色。
也有部分人群出现大便发黑,脸色苍白,四肢发冷以及全身无力。
06 胃部疼痛
中医讲脾气主升,胃主通降,只有两者正常才能保证水谷不断下输和消化吸收。
若浊气不降的话会引起腹部胀闷疼痛,口臭以及大便干结。胃气上逆的话可引起恶心呕吐和嗳气等。
脾胃好不好,看看这几个部位就知道
CELEBRATION
口唇:
脾胃不好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
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一种表现。
鼻子:
脾胃的经脉和人的鼻子相连。鼻腔干燥、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虚弱所导致的。
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
眼睛:
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
另外,脾和人体液的吸收关系很大,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也可能是脾的问题。
耳朵:
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
脾胃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湿,四怕寒,五怕饮食失节,六怕油腻,七怕忧思。
所以避免脾脏受伤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习惯一定要改掉。
“免费学中医”活动开启,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或者今日头条,私信作者“头条领课”,可免费获得600余分钟高清视频,20余种珍藏实战技巧
饮食切忌暴饮暴食,这样对脾脏伤害很大,建议素食为主,荤素搭配,平常多吃些水果,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吃饱之后,以手按摩腹部,是古代的一种养护脾胃的常用方法。
操作方法也很简单,吃饭以后,将手搓热,放于上腹部,按顺时针方向环转推摩,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可连续二三十次不等。
此法可促进胃肠消化功能,有利于腹腔血液循环,还能治疗一些疾病。只要持之以恒,对脾的运化功能有益。
在9:00-11:00之间要多喝水,不要大口喝,要慢慢的小口嘬饮,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这样身体才会开始整个白天的“水循环”,进入良性的新陈代谢。
对脾脏的保养,最好的方法就是常运动,动一动不生病。
思虑伤身,所以不要思虑太多,注重劳逸结合,不要因琐事生气,生气太损伤脾脏,顺其自然就可以,要保持好心情。
此外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气血的源头,只有脾胃旺了,才能延年益寿。
因此,春季可适当吃些甜味食物,如大枣、山药、桂圆、地瓜、南瓜、柿饼、草莓等。
膳食推荐
CELEBRATION
山药薏苡仁粥
做法:山药、薏苡仁、粳米煮粥即可。
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尤其适用于中老年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
莲子芡实粥
做法:莲子、芡实、粳米、补骨脂、煮粥即可。
能健脾益气养胃,补肾固精,适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参枣粥
做法:党参、大枣、粳米、煮粥即可。
能健脾益气,适用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莲子猪肚汤
做法:莲子、猪肚,胡椒少许,煮成汤即可。
能温胃健脾,益气补虚,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饮食偏冷(即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