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李仁的功效
2013-10-22阅读:9588 学员编辑 收藏
郁李仁 (《本经》)
【异名】郁子(《医心方》),郁里仁(《珍珠囊》),李仁肉(《药材学》)。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郁李、欧李或长梗郁李的种子。
【植物形态】①郁李(《本经》),又名:英梅(《尔雅》),爵李(《本经》),白橡(《说文》),雀李、车下李(《吴普本草》),山李、爵梅(《广雅》),样藜(《滇南本草》),千金藤(《医学正传》),秧李、穿心梅(《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侧李。
落叶灌木,高1~1.5米。树皮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条纹;幼枝黄棕色,光滑。叶互生;叶柄长2~3毫米,被短柔毛;托叶2枚,线形,呈篦状分裂,早落;叶片通常为长卵形或卵圆形,罕为卵状披针形,长5~6厘米,宽2.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不整齐之重锯齿,背面沿主脉具短柔毛。花先叶开放,2~3朵簇生;花梗长2~5毫米,有棱,散生白色短柔毛,基部为数枚茶褐色的鳞片包围,鳞片长圆形,密被锈色绒毛,有细齿;花萼5,基部成浅萼筒,先端锐尖,边缘疏生乳突状锯齿,网脉明显;花瓣5,浅红色或近白色,具浅褐色网纹,斜长圆形,边缘疏生浅齿;雄蕊多数,花药圆形或略呈方形,花丝不等长;雌蕊1,子房长圆形,1室,花柱被柔毛。核果近圆球形,暗红色。花期5月。果期6月。
生长在向阳山坡、路旁或小灌木丛中。分布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等地。
本植物的根(郁李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②欧李(《异域录》),又名:酸丁(《热河志》),乌拉柰、欧梨。
落叶灌木,高1~1.5米。多分枝,小枝被柔毛。叶互生;叶柄长约2毫米;叶片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5~5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浅细锯齿,两面均光滑,间或在叶背面沿主脉散生短柔毛。花与叶同时开放,单生或2朵并生;花梗长6~8毫米,光滑;花萼5;花瓣5,白色或稍近粉红色,上具较深的同色网纹,长倒卵形至倒卵形;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至宽线形,花丝不等长;雌蕊1,子房1室,花柱无毛。核果球形。成熟时鲜红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长于向阳山坡上。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③长梗郁李形态与郁李相似,主要不同点为花梗较长,长达1.5厘米以上。
分布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
【功用主治-郁李仁的功效】润燥,滑肠,下气,利水。
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肿,四肢浮肿,脚气。
①《本经》: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
②《药性论》:治肠中结气,关格不通。
③《食疗本草》:破癖气,下四肢水。
④《日华子本草》:通泄五脏,膀胱急痛,宣腰胯冷脓,消宿食,下气。
⑤《珍珠囊》:破血润燥。
⑥李杲:专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
⑦《本草再新》:行水下气,破血消肿,通关节,治眼长翳。
【炮制】筛去泥屑,淘净,拣净杂质和碎壳,晒干,用时捣碎。
《雷公炮炙论》:"凡采得(郁李仁),先汤浸,然,削上尖,去皮令净,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阴干,研如膏用。”
【性味】辛苦甘,平。
①《本经》:"味酸,平。”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
④《蜀本草》:"甘酸。”
【归经】入脾、大小肠经。
①张元素:"入脾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肠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手阳明、手太阳经。”
④《本草新编》:"入肝、胆二经。"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