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
2013-10-23阅读:9259 学员编辑 收藏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
归经:肺经性味:辛,温。①《纲目》:辛,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辛咸,温。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有小毒。
考证:出自《本草衍义补遗》。
科属分类:豆科功效分类:活血药,祛风药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切片,晒干。
主治:痈疽肿毒,瘰疬,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疠风。
【功用主治-皂角刺的功效】搜风,拔毒,消肿,排脓。
治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
①《本草图经》:米醋熬嫩刺针作浓煎,以敷疮癣。
②杨士瀛:能引诸药上行,治上焦病。
③《本草衍义补遗》:治痈疽已溃,能引至溃处。
④《纲目》: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胞衣不下,杀虫。
⑤《本草崇原》:去风化痰,败毒攻毒。
定小儿惊风发搐,攻痘疮起发,化毒成浆。
⑥《四川中药志》:治风热疮疹,并能通乳。
⑦《药材学》:治扁桃体炎。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