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石的古籍摘要及现代研究
2013-10-23阅读:9371 学员编辑 收藏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花蕊石,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酸以收之也。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恶血化则胎与胞无阻滞之患矣。东垣谓胞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故赤石脂亦能下胞胎,与此同义。葛可久治吐血出升斗,有花蕊石散;《和剂局方》治诸血及损伤、金疮、胎产,有花蕊石散,皆云能化血为水,则此石之功,盖非寻常草木之比也。”
2.《本草述》:“花蕊石,其于血证,似以能化瘀为止。缪仲淳氏所云吐血诸证,多因于火炎迫血以上行,如斯药性非宜,亦是确论也。然有血证不尽因于阴虚者,则此味又中的之剂矣。”
3.《本草求真》:“花蕊石原属劫药,下血止后,须以独参汤救补,则得之矣。若使过服,则于肌血有损,不可不谨。”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花蕊石主含钙、镁的碳酸盐,并混有少量铁盐、铅盐及锌、铜、钴等元素以及少量的酸不溶物。
2.药理作用:本品能增强血中钙离子浓度,使血管致密,有防止血浆渗出和促进血液凝血的作用,并能抗惊厥。
3.临床研究:用煅花蕊石研成极细粉末,每次服4~8g,每日3次,共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肺结核咯血、支气管咯血224例,总有效率为70%。其中对胃及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较好,有效率达98.1%(中成药研究,1985,8:42)。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