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矾的作用
2013-10-25阅读:9308 学员编辑 收藏
【功用主治】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
①《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
②《别录》:"除固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③《药性论》:"治鼠漏,瘰疬,疗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痹。”
④《日华子本草》:"除风去劳,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风失音,疥癣。和桃人、葱汤浴,可出汗。”
⑤《本草衍义》:"火枯为粉,贴嵌甲,牙缝中血出如衄者,贴之亦愈。”
⑥《本草蒙筌》:"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水。”
⑦《医学入门》:"治耳卒肿出脓,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疮,牙齿肿痛出血,历久碎坏欲尽,急喉风痹,心肺烦热,风涎壅盛,作渴泄痢。兼治蛇蝎、恶犬、壁镜、驴涎,马汗毒伤。”
⑧《纲目》:"吐下痰涎饮磷,燥湿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蚀恶肉,生好肉,治痈疽疔肿,恶疮,癫痫,疸疾,通大小便,口齿眼目诸病,虎犬蛇蝎百虫伤。”
⑨《医林纂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却水。”
功能与主治:外用解毒杀虫收涩止痒;内服止血,止泻,清热消痰。用于湿疹,湿疮,疥癣,吐血下血,久泻久痢,风痰所致的昏厥,癫痫,癫狂。
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化水洗。入丸散,1-3g。体虚及胃弱无湿热痰火者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
临床应用:1.羊痫疯丸(《医宗金鉴》)治痰迷心窍所致突然跌倒,神昏抽搐,口吐涎沫、牙关紧闭:白矾、金礞石、全蝎、黄连各等分。口服,一次6g,一日1-2次。方中白矾清热消痰,为君药。
2.验方: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枯矾6g,延胡索10g,乌贼骨10g,甘草6g,共为细粉,口服,一次6g,一日3次。方中白矾止血,为君药。
3.(《神农本草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目痛,坚骨齿”。
【古籍摘要】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齿骨。”
2.《本草蒙筌》:“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水。”
3.《本草纲目》:“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痛、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痢、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痈疽、中蛊、蛇虫伤螫,取其解毒也。”
1.化学成分:为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枯矾为脱水白矾。
2.药理作用:白矾能强力凝固蛋白质,临床用又可以消炎、止血、止汗、止泻和用作硬化剂。可广谱抗菌,对多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某些厌氧菌、皮肤癣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明显;在体外有明显抗阴道滴虫作用。白矾经尿道灌注有止血作用;还能促进溃疡愈合;净化混浊生水。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