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留行的作用
2013-10-25阅读:9574 学员编辑 收藏
【异名】不留行、王不流行(《吴普本草》),禁宫花、剪金花(《日华于本草》),金剪刀草(《稗史》),金盏银台(《纲目》),麦蓝子(《甘泉县志》)。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
【植物形态】麦蓝菜(《救荒本草》),又名:道灌草、大麦牛、兔儿草、麦加菜、王牡牛。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70厘米,圆柱形,节处略膨大,上部呈二叉状分枝。叶对生,无柄,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1.2~2.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脏形,全缘。顶端聚伞花序疏生,花柄细长,下有鳞片彻、苞2枚;萼筒有5条绿色棱翘,先端5裂,裂片短小三角形,花后萼筒中下部膨大呈棱状球形;花瓣5,分离,淡红色,倒卵形,先端有不整齐的小齿牙,由萼筒口向外开展,下部渐狭呈爪状;雄蕊10,不等长;雌蕊1,子房椭圆形,1宦,花柱2,细长。蒴果广卵形,包在萼筒内。花期4~5月。果熟期6月。
生于田边或耕地附近的丘陵地,尤以麦田中最为普遍。除华南外,全国各地区都有分布。
【采集】四、五月麦熟时采收(东北地区在秋季)。割取全草,晒干,使果实自然开裂,然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干燥种子,近球形,径约2毫米。幼嫩时白色,继变橘红色,最后呈黑色而有光泽,表面布有颗粒状突起,种脐近圆形,下陷,其周围的颗粒状突起较细,种脐的一侧有一带形凹沟,沟内的颗粒状突起呈纵行排列;胚乳乳白色。质坚硬。气无,味淡。以干燥、子粒均匀、充实饱满;色乌黑、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此外,山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陕西、江苏、浙江、扛西、吉林、新疆等地亦产。以河北产量为最大。
王不留行的药用部分,《本草》记载,多系全草与种子并用,而目前则用种子。但在商品中,有时易混入豆科野豌豆属植物的种子,主要的如硬毛果野豌豆(植物形态参阅"小巢菜"条)、窄叶野豌豆的种子,应予区别。
【化学成份】: 含王不留行皂甙(vacsegoside)、王不留行黄酮甙(vaccarin)等。
【炮制】簸净杂质,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爆开白花六、七成时取出,放凉。
【性味】苦,平。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种子含多种皂甙, 其中王不留行皂甙(Vacsegoside), 由棉根皂甙元(Gypsogenin)、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鼠李糖组成.皂甙水解可得王不留行次皂甙(Vac-caroside), 继续水解得棉根皂甙元和葡萄糖醛酸.亦含异肥皂草甙(Isosaponarin), 酸解时则其甙元肥皂草素(Saponaretin)一部分脱水而生成牡荆素(Vitexin).尚含棉子糖(Raffinose)及一种化合物, 水解得葡萄糖.
此外, 还含淀粉、脂肪、蛋白质和灰分.
药理作用:有报告指出, 用王不留行醇提取物给小鼠灌胃(5g/kg/d), 连续15天, 灌胃结束后第一天, 取抗凝血浆及子宫组织, 用放免法测定其中cAMP含量, 结果明显增高.提示王不留行有抗早孕作用, 亦有调节生理功能, 影响体内代谢的作用.
亦有报告认为, 王不留行煎剂对大鼠离体子宫有收缩作用;其乙醇提取液作用尤强.
【临床运用】临床报道:1. 治疗带状疱疹生王不留行适量, 焙干研末后用香油调成糊状, 涂於患处, 每日2~3次, 如疱疹已溃者, 可将药末直接撒在溃破处.治疗13例, 一般用药10~20分钟疼痛明显减轻, 1~2天疱疹干缩, 3~5 天脱屑痊愈.【山东中医杂志1983;(2):42】2. 治疗急性乳腺炎蒲公英50g, 王不留行 25g, 水煎2次服, 每日1剂.治疗28例, 皆服药1剂即明显好转, 服药2~3剂痊愈, 无1例化脓.【江西中医药1986;(2):46】3. 治疗缺乳症王不留行15g, 穿山甲15g, 文火煎, 每日1剂, 日服3次.辅以清炖猪蹄(可加冰糖或少许盐), 每晚临睡前吃肉喝汤.如血虚者, 应再加服四物汤养血.治疗5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下乳效果.【赤脚医生杂志1975;(8):26】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