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的功效
2013-10-25阅读:9455 学员编辑 收藏
【性味与功效】
味苦,性凉。功效:活血通经,清热利水。
【传统应用】主治关节酸痛,痛闭经经,跌仆损伤,水肿,小便不利,痢疾泄泻,瘕瘕积聚,疟疾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验方(《肘后方》):马鞭草、鼠尾草,制丸服,治疗大腹水肿;②验方(《太平圣惠方》):马鞭草,熬膏服,治疗妇人闭经,结成瘕块;③验方(《本草纲目》):马鞭草、酒、姜,擂汁服,渣敷之,治疗乳痈肿痛;④验方(《备急千金要方》):马鞭草,捣汁服,治疗疟痰寒热;⑤验方(《本草蒙筌》):马鞭草,煎汤熏洗,治疗杨梅恶疮。
【主要成分】马鞭草含马鞭草苷(即山茱萸苷)、强心苷、鞣质、挥发油。根茎中含水苏糖。叶中含腺苷、β-胡萝卜素。
【药理作用】(一)消炎、镇痛作用马鞭草水和醇提取物对芥子油引起的兔结膜炎症有消炎作用。马鞭草水和醇提物均有镇痛作用。
(二)
1.马鞭草能引起家兔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
2.马鞭草对哺乳动物有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
3.止血作用 马鞭草苷类之马鞭草宁,有促进家兔血液凝固的作用。
4.有拟副交感神经作用。
5.有杀死钩端螺旋体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腹水。
2.治疗闭经、痛经。
3.治疗晚期癌症.并发胸水腹水。
4.治疗产后乳汁不通和急性乳腺炎红肿。
5.治疗疟疾。
《分类草药性》记录:马鞭草去小便血淋肿痛。
《本草衍义补遗》记录:马鞭草治金疮,行血,活血。
《纲目》记录:马鞭草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别录》记录:马鞭草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癥瘕,痈肿疮毒,牙疳。主下部匿疮。
《本草拾遗》记录:马鞭草主癥癖血瘕,久疟,破血。
作煎如糖,酒服。
《天宝本草》记录:马鞭草利小便,平肝泻火。
治赤疮,火眼。
《现代实用中药》记录:马鞭草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
并有泻下作用。
《日华子本草》记录:马鞭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内容来自药材网 《生草药性备要》记录:马鞭草活血通经。
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