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木通
2013-10-28阅读:9497 学员编辑 收藏
拼音名:Chuanmutong
英文名:CAULIS CLEMATIDIS ARMANDII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 或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的干燥藤茎。春、秋二季采收,除去粗皮,晒干,或趁鲜切薄片,晒干。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略扭曲,长50~100cm,直径2~3.5cm 。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节处多膨大 ,有叶痕及侧枝痕。残存皮部易撕裂。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2~0.4cm,边缘不整齐,残存皮部黄棕色,木部浅黄棕色或浅黄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其间布满导管孔,髓部较小,类白色或黄棕色,偶有空腔。
无臭,味淡。
【鉴别】 取本品粗粉25g,加水250ml,煎煮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50ml,放冷,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50ml、25ml),合并正丁醇液,加2%氢氧化钠溶液洗涤5次,每次30ml,正丁醇液加水洗涤至中性,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5ml使溶解,加盐酸2ml,回流1小时,蒸干,残渣加水10ml,搅匀,加水饱和的醋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醋酸乙酯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已烷-丙酮(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炮制】 未切片者,略泡,润透,切薄片,晒干。
【性味与归经】 淡、苦,寒。归心、肺、小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尿,通经下乳。用于水肿、淋病,小便不通,关节痹痛,经闭乳少。
【用法与用量】 3~6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附:【化学成份】绣球藤叶含以齐墩果酸(oleanoicacid)为甙元的绣球藤皂甙(clemontanoside)A、B,还含无羁萜(friedein),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正二十五烷(n-pentaccosane),正二十八醇(n-octacosanol)。
另有报道绣球藤还含有以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为甙元的六糖皂甙及三糖皂甙。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通经下乳。用于水肿、淋病,小便不通,关节痹痛,经闭乳少。
①《植物名实图考》:"小木通利小便。”
②《四川中药志》:"利水,清热,通血脉。治肾脏病水肿,急性肾炎小便不利,湿热癃闭,淋病,妇女径闭及乳闭。”
【用法用量】3~6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armandiFranch.或绣球藤ClematismontanaBuch.-Ham.的干燥藤茎。春、秋二季采收,除去粗皮,晒干,或趁鲜切薄片,晒干【分布】生于海拔1200-4000m的山坡、山谷灌木林中、林边或沟旁。
分布于陕西南部、宁夏南部、甘肃南部、安徽、江西、福建北部、台湾、河南西部、湖北西部、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南部。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