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2013-10-28阅读:9364 学员编辑 收藏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或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干燥根。前者药材称为汉防己,后者称木防己。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
功能: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症。一般认为,汉防己利水消肿作用较强,木防己祛风止痛作用较好。
成分: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汉防己碱、去甲基汉防己碱。
药理:有镇痛、解热、消炎、肌肉松驰、利尿、抗过敏性休克及降低血压的作用。
用法用量:5-10g。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较甚,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损伤胃气。食欲不振及阴虚无湿热者忌用。
【应用】1.风湿痹证。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袪风除湿止痛,又能清热。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常与滑石、薏苡仁、蚕沙、栀子等配伍,如宣痹汤(《温病条辨》);若与麻黄、肉桂、茯苓等同用,亦可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者,如防己饮(《圣济总录》)
2.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本品苦寒降利,能清热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湿热,尤宜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者。常与黄芪、白术、甘草等配伍,用于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如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若与茯苓、黄芪、桂枝等同用,可治一身悉肿,小便短少者,如防己茯苓汤(《金匮要略》);与椒目、葶苈子、大黄合用,又治湿热腹胀水肿,即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治脚气足胫肿痛、重着、麻木,可与吴茱萸、槟榔、木瓜等同用;《本草切要》治脚气肿痛,则配木瓜、牛膝、桂枝、枳壳煎服。
3.湿疹疮毒。本品苦以燥湿,寒以清热,治湿疹疮毒,可与苦参、金银花等配伍。
植物形态多年生落叶缠绕藤本。根圆柱形。茎纤细,有略扭曲的纵条纹。叶互生,宽三角状卵形,长3.5-6.5厘米,宽5-7厘米,先端钝,具小突尖,基部截形或略呈心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至粉白色,两面被短柔毛,掌状脉5条;叶柄盾状着生,长5-6厘米。花小,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为头状聚伞花序,排列成总状,雄花萼片4,花瓣4,黄绿色,雄蕊4,花丝连合成柱状体,上部盘状,花药着生其上;雌花集成短缩的聚伞花序,萼片、花瓣与雄花同,心皮1,花柱3裂。核果球形,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长5 ~15cm。直径1~5cm。 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汉防己(粉防己)含粉防己碱(即汉防己甲素),防己诺灵碱,轮环藤酚碱,氧防己碱,防己斯任碱,小檗胺,2,2’-N,N-二氯甲基粉防己碱,粉防己碱A、B、C、D。
木防己(广防己)含马兜铃酸,木兰花碱,尿囊素,马兜铃内酰胺,β-谷甾醇等。
2.药理作用:粉防己能明显增加排尿量。总碱及流浸膏或煎剂有镇痛作用。粉防己碱有抗炎作用;对心肌有保护作用,能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有显著降压作用,能对抗心律失常;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还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液凝固过程;对实验性矽肺有预防治疗作用;对子宫收缩有明显的松弛作用;低浓度的粉防己碱可使肠张力增加,节律性收缩加强,高浓度则降低张力减弱节律性收缩;有抗菌和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可使正常大鼠血糖明显降低,血清胰岛素明显升高;有一定抗肿瘤作用;对免疫有抑制作用;有广泛的抗过敏作用。
广防己能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使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所含的马兜铃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所含木兰花碱能显著降低血压,舒张压下降尤为明显。
3.临床研究:用汉防己甲素静脉注射,每次120~180mg,每日2次,或口服,治疗高血压病270例,显效52.6%,一般疗效31.5%(中华内科杂志,1965,6:504);又静注2~3mg/kg,每日2次,治疗心绞痛20例,有效率90%(中华内科杂志,1985,11:682);用汉防己甲素治疗慢性肝病纤维化73例,总有效率62.6%(临床消化病杂志,1994,1:38)。又汉防己甲素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
4.不良反应:国外报道,有人因长期服用含防己的减肥药而导致肾毒(主要为马兜铃酸,有关马兜铃酸的毒性参见关木通)。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