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中医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小儿泄泻治疗
2013-11-04阅读:9329 学员编辑 收藏
小儿泄泻分外感、内伤两大类,大致赅括寒湿、湿热、伤食、虚寒泄泻四种。无论何种泄泻,均与“脾”“湿”二字有关,《黄帝内经》有“脾病飧泄”“湿胜则濡泻”之说。

外感泄泻,祛湿健脾外感泄泻多在夏、秋之令发生,有因于暑湿伤脾而成之湿热泻,有因于寒湿伤中而致之寒湿泄,病因为湿,病本在脾。治疗此类泄泻应以祛湿为主。凡疏风、散寒、泄热、利水,均有祛湿用。脾喜燥恶湿,湿去则脾自旺矣。

例1:刘某,男,10个月。长夏感受暑湿之邪,身热汗少。便稀黄,其气热臭, 日七八次。烦躁不安,口渴引饮,小便短。舌苔淡黄厚腻,指纹浮红。证属暑湿伤脾,腑阳不司分利。治以祛暑利湿。

处方:香薷3克,清水豆卷4. 5克,炒白扁豆4.5克,川黄连O.9克,茯苓6克,炒薏苡仁4.5克,六一散6克(包),荷梗(去刺)3寸,生姜皮少许。1剂。

二诊:药后身热汗出已解,便次减少,质较黏稠。舌苔前截已退,中根黄腻。仍应清暑利湿健脾。

处方:金银花4. 5克,川黄连O.9克,煨葛根4.5克,茯苓6克,炒薏苡仁4. 5克,炒白扁豆4.5克,冬瓜皮4.5克,六一散6克(包),荷叶l角。2剂。

三诊:大便已实,腻苔尽退,嬉笑如常。嘱在“处暑”前每日饮以银花露或荷叶露清解暑热,另用炒麦芽、炒蚕豆壳各6克,煎汤常饮,运脾利湿,使患儿安然度过暑天。

【按】“例1”为湿热泻。暑为阳邪,湿为阴邪,暑易清而湿难化。故治疗此症首重利湿和中。湿去绝其化热之源,以免助暑为虐。叶桂云:“长夏湿胜为泻,腹鸣溺少,腑阳不司分利,先导湿和中”(《临证指南医案·泄泻》),诚经验之谈。一诊用香薷、豆卷轻宣暑热,稍佐黄连泄热燥湿,余为利湿健脾之品。二诊继续清暑利湿健脾。三诊于泻止之后,注意防暑利湿以健脾,是令“四季脾旺不受邪”之意也。

例2:魏某,女,1岁。素体脾虚质薄,纳少运迟,形体瘦弱。晚秋感受寒湿之邪,以致恶寒发热,无汗,便利清稀、日数行,肠鸣辘辘,神萎,脘满泛恶清水,舌淡,苔白腻,指纹淡暗。本属脾虚,更伤寒湿,水湿注于肠道,必散寒祛湿、温脾利水,始能旋运中州。

处方:藿香4. 5克,紫苏叶4.5克,广陈皮2.4克,制半夏4. 5克,煨木香1.5克,砂仁米1.5克(杵,后人),炒白术4. 5克,煨白芍4. 5克,温六散(即六一散加干姜)6克(包)。1剂。

二诊:药后身得润汗,寒热已解,恶止,便次减半、质稠,腻苔尖边已化。寒邪虽去,湿未全蠲,治以燥湿健脾止泻。

处方:茯苓4. 5克,米泔水炒苍术3克,炒白术4,5克,煨木香1. s克,砂仁1.5克(杵f后人),炒薏苡仁4. 5克,炒枳实4. 5克,广陈皮2.4克,炒泽泻4.5克,乌梅炭4.5克。2剂。

三诊:便泻已止,纳食较馨,神情转佳,已见脾旺之象。惟素体脾虚,恙后仍须温养脾胃。处以理中丸(改丸为散)1 50克,早、晚各服4. 5克,大枣汤调下。

【按】“例2”为寒湿泻。因寒湿之邪伤于脾胃之阳,故一诊用藿香、紫苏叶散寒胜湿,广陈皮、半夏、白术燥湿健脾,木香、砂仁醒脾开胃, 温六散温中利水。方中加白芍,有补土泻木之意,此李果所谓“治脾胃必先制肝”之理也。二诊以燥湿健脾为主,使“土旺自能胜湿”。 三诊用理中丸加大枣固本培元,以巩固疗效。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