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症状诊断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警惕血管中的“炸弹”!
2015-12-23阅读:9392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地导致患者死亡呢?胸主动脉是直接从心脏发出的大血管,就像是城市里的交通主干道,它若出现问题,和它有关联的所有交通都可能瘫痪。若它出现堵塞、血流不畅或破裂出血,则会累及身体多个脏器;如果它撕裂、形成夹层,导致血管扩张(动脉瘤),当延伸到心脏时,就会发生心肌梗死、心包填塞等致命疾病。可以这样说,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就像是人体内一颗不定时的炸弹。有任何诱发因素,就可能“引爆”,造成严重后果。……

□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教授 景在平/研究生 陆 华

56岁的赵先生患有高血压,最近他因突发胸背部疼痛,到某医院急诊,测得血压值为200/120mmHg(毫米汞柱),心电图提示有心肌缺血。当时值班医生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对他进行了降压、抗凝、溶栓等处理。但半小时后,赵先生的血压和心率急剧下降,抢救无效而离世。后来进行尸体解剖发现,赵先生所患的不是急性心肌梗死,而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地导致患者死亡呢?胸主动脉是直接从心脏发出的大血管,就像是城市里的交通主干道,它若出现问题,和它有关联的所有交通都可能瘫痪。若它出现堵塞、血流不畅或破裂出血,则会累及身体多个脏器;如果它撕裂、形成夹层,导致血管扩张(动脉瘤),当延伸到心脏时,就会发生心肌梗死、心包填塞等致命疾病。可以这样说,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就像是人体内一颗不定时的炸弹。有任何诱发因素,就可能“引爆”,造成严重后果。


起病突然 症状重

该病起病突然,大多数患者在起病后有明确、短暂的发病过程。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少数患者在发病后由于出现心脏压塞(出现休克、循环衰竭等)、大量出血、恶性高血压、严重主动脉瓣反流,以及心肌、中枢神经和肾脏的持续性缺血等致命并发症而迅速死亡。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24小时内的病死率为21%~25%,30天后有8%的患者能存活,1年后的存活率仅为1%。随着医疗手段和条件的进步,1年存活率已提高到34%~89%。

发病时不要动

一旦怀疑为该病,应立即制动。若发生在家,家属应立即拨打120,不要搬动患者,并立即采取镇痛、降压等措施,预防破裂及其它并发症,为进一步诊治赢得时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A型和B型。对于前者,主张首先外科手术修补;若是后者,因手术死亡率很高(达28%~65%),可采取腔内微创治疗。腔内微创治疗不仅可使手术风险大大降低,而且有助于改善自然病程。目前,腔内微创治疗已成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一线治疗方法。

控制血压第一位

80%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有高血压,无论患者住院期间是内科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或腔内微创治疗,针对病因的药物治疗和出院后的长期降压治疗(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都是必不可少的。控制好血压可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预防再发。患者必须终生降压治疗。即使是血压正常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降压措施也是有益的。研究表明,夹层动脉瘤迟发破裂发病率在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中明显增加,几乎是血压控制良好患者的10倍。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还普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这也是影响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除了控制血压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要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时发现任何提示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征象,并积极治疗,具体措施包括:

◇控制膳食总热量,合理进食。多吃蔬菜等富含纤维素食物,适当补充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鱼等),限制脂肪含量高的饮食。

◇限制体力劳动,但要适当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做剧烈活动。提倡散步、打太极拳等,1小时/天,可分次进行。

◇不吸烟,不饮烈性酒。

◇积极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不能根治的疾病,所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出院后,都应长期服药和随访观察。随访监测是第1、3、6、14个月各1次,之后每年1次。

文章链接:

鼓医集团心血管病诊治中心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