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人群 >> 女性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面部皮肤过敏,皮肤过敏症状
2017-04-20阅读:9308 学员编辑 收藏
一、 面部皮肤过敏症状
1. 面部皮肤过敏症状
2. 面部皮肤过敏的原因
3. 面部皮肤过敏怎么办
二、面部皮肤过敏不能吃什么
三、如何预防面部皮肤过敏

面部皮肤过敏症状

1、 面部皮肤过敏症状

1.1、换季性皮肤敏感

有些人每到季节转换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皮肤过敏问题:发干、瘙痒、脱皮、起红斑等。皮肤敏感与干性皮肤有关,也和环境、气候、年龄、食物、化妆品有关。

1.2、化妆品过敏: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会引发皮肤过敏,对皮肤细胞产生刺激,使皮肤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导致过敏。若由于化妆品使用不当引起皮肤过敏,不能随意使用治疗一般皮肤病的药膏,否则,会引起皮肤粗糙,起色斑,加重皮肤疾病。

1.3、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成人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精神因素有关,如情绪激动、工作过度紧张、忧愁焦虑等,剧烈瘙痒为本病特点,多在搔抓后皮肤变厚,但界限清楚,无鳞屑。

面部皮肤过敏症状

2、面部皮肤过敏的原因

2.1、花粉: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微小的花粉颗粒在传播过程中会散布在空气中,并随着空气的流动而四处飞扬,而其中的一部分会被人吸入同时被皮肤吸收。

2.2、灰尘:灰尘过敏是一种生活在灰尘中的微生物的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过敏。灰尘过敏包括棉纤、皮毛以及各种纤维,动物皮毛等。

2.3、食物:常见的是海鲜、芒果、果仁类食物会引起过敏。

2.4、季节变换:由于种种环境因素,空气中散布的细菌孢子和花粉等致敏物质便会大量释放出几乎遍布人体所有组织的化合物——组织胺,引起脸部皮肤过敏。

2.5、温度变化:温度忽冷忽热,使敏感人群面部发红、发烫。

3、面部皮肤过敏怎么办

3.1、合理保养皮肤易缺水,油水不平衡会让人感觉皮肤干燥,应选用具有保湿功效的护肤品,例如水分平衡露、保湿滋润液等,避免油性成分很大的面霜。

3.2、尽量要选用天然、无刺激的护肤品。若已过敏,就要选用具有消炎、镇静的皮肤专用保养品,在用清水洗脸之后使用。如果皮肤持续发红,要去医院脱敏治疗。

面部皮肤过敏症状

3.3、清洁皮肤外出归来先洗脸,将浮尘、花粉等可能造成过敏的物质彻底洗净。不要用药皂等皂性洗剂或有去角质功能的磨砂膏对付敏感脆弱的皮肤。最好使用乳剂或非皂性的肥皂。

3.4、深层清洁皮肤完全可以在家中进行。将滚烫的水倒在盆内,脸靠近蒸汽上升处熏蒸,接着用毛巾将脸包起覆盖10~15分钟,即可清除污垢,使毛孔顺畅。该法尤其适合油性肌肤,还能有效改善淋巴和血液循环。

面部皮肤过敏不能吃什么

1、辛辣类

包括辣椒、葱、蒜、酒等,对于内郁生热的病人,如发热、肝火旺、痔瘘以及失眠等症都应忌食。此类食物性辛热、具健胃之功,可适用于调养脾胃虚寒、寒泻等疾病的食物。疔疮热毒病人应忌食辣椒、胡椒、大蒜等食物;风疹、皮肤瘙痒者须忌食生姜、韭菜、葱等食物。

2、生冷类

包括部分水果和生冷蔬菜等凉性食物。例如李子、杏子、桃子、柿子等等。

3、油腻类

包括动物、动物油脂和油炸类食物,因其味厚油腻,对过敏者,都应禁食此类食物。

4、海腥类

包括带鱼、内河鱼、虾、蟹等水产品类食物,贪食则易伤脾肾,诱发旧病,尤其对患有脾肾疾病患者应忌食。

面部皮肤过敏症状

如何预防面部皮肤过敏

1、远离过敏原,因为过敏症状会永远存在,不可能根治,只能随时小心防范,避免接触有可能导致过敏的过敏原。

2、强化肌肤的抵抗力也是有效的基本对策,如睡眠充足,饮食充足均衡,情绪和谐,远离污染环境及过敏原,减少皮肤的刺激等,轻微的敏感只要处置得宜,很快便会恢复,严重时则要迅速就医。

3、注意使用防晒产品,同时避免过度曝晒,因为紫外线穿透力特别强,经常曝晒会使皮肤变薄,更容易受到刺激。

4、谨慎使用洗面奶和化妆品。

5、“敏感性”皮肤的人,平时应多用温水清洗皮肤,在春季花粉飞扬的地区,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引起花粉皮炎,可于早晚使用润肤霜,以保持皮肤的滋润,防止皮肤干燥,脱屑。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