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链 接 |
1、 别名 2、 重要文献 3、 组成 4、 用法 5、 功用 6、 主治 7、 方义 8、 运用 9、 加减化裁 10、 使用注意 11、 附方 12、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13、 歌诀 |
桂枝大黄汤(《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桂枝芍药大黄汤(《伤寒大白》卷三)、桂枝加芍药大黄汤(《皇汉医学》)。
桂枝(去皮)三两(9g),大黄二两(6g),芍药六两(18g),生姜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大枣(擘)十二枚。
以水七升(1400ml),煮取三升(600ml),每服一升(200ml),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通腑泻实。
太阳表证未解,内有实热积滞,腹满实痛,大便不通。
本方是桂枝倍芍药加大黄所组成,这是针对太阳病,因误下实邪结于阳明,因而采取解肌祛风兼苦寒泻下的治法。方用大黄泻下攻积,以除腹痛,桂枝通阳发汗,以解肌表,白芍敛阴和营,甘草缓中调胃,二者相伍,尤能化阴止痛,生姜汁辛温调卫以助桂枝辛散卫分之表邪,大枣甘温助白芍调和营血,姜枣合用,又加强桂芍调和营卫之效。故本方有辛温解表,调和营卫,兼通腑实的作用。
本方以发热恶风、汗出、腹胀痛拒按、便秘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慢性肠炎、阑尾炎、细菌性痢疾、胰腺炎、顽固性荨麻疹等。
如腹胀甚者,加厚朴、枳壳;腹痛甚者,重用芍药;大便燥结难下,加全瓜蒌、火麻仁,重者加芒硝;挟湿加苡仁。
脾胃虚弱者不宜使用本方。
桂枝加芍药汤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六两(18g),甘草(炙)二两(6g),大枣(擘)十二枚,生姜(切)三两(9g)
功用: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
主治: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病属太阴者
出处:《伤寒论》
桂枝加芍药汤与桂枝加大黄汤相比较,桂枝加芍药所主病证较轻,病以腹痛时痛为特点,治疗重在活血通络;而桂枝加大黄汤所主病症较重,病以时腹大痛为特点,治疗重在祛瘀通络,是其不同
1、《内台方议》:与桂枝汤以和表,加芍药、大黄以攻其里。且赤芍药性凉,而能泻血中热,大黄能除其实、泻其脾也。
2、《古方选注》:大黄入于桂枝汤中,欲其破脾实而不伤阴也。大黄非治太阴之药,脾实腹痛,是肠中燥屎不去,显然太阴转属阳明而阳道实,故以姜、桂入太阴升阳分,杀太阴结滞,则大黄入脾反有理阴之功,即调胃承气之义。燥矢去,而阳明之内道通,则太阴之经气出注运行而腹痛减,是双解法也。
3、《中国医学大辞典》:此方以桂、姜升邪外行,倍芍药以疏太阴之经,加大黄以通阳明之腑,又虑其苦泄太过,更加枣、草以扶之,此双解表里法也。
太阳本病下非宜,腹满旋惊实痛时,汤用桂枝仍解表,大黄攻里效尤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