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摩穴位治疗感冒
1.1、风池穴
风池穴为少阳、阳维之会,阳维主一身之表,因受风邪所致的疾病,皆为本穴主治范畴。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凹陷中,约与耳垂齐平。
操作方法:用力旋转按揉,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日1~2次,每次100下,有祛风解表之功。
1.2、列缺穴
按摩列缺穴可治疗干咳少痰、头痛、恶寒、发热等症,有宣肺止咳平喘、利肺化痰之功。列缺穴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可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处即为列缺。
操作方法:一手拇指按于另一手的列缺穴,轻轻摩擦,以发热为度。每日2~3次。
1.3、迎香穴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开窍于鼻,迎香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腧穴,位于鼻旁,根据本穴位置及其他经的关系,有宣利鼻窍之功。可治疗鼻咽干燥、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本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操作方法:屈拇指,用拇指的指间关节按压穴位,以有酸胀感为宜,鼻酸流泪,效果更佳。每日2~3次。
2、刺激外关穴缓解感冒不适
中医认为,刺激外关穴能通过调理阳维脉的气机,起疏风解表的作用,治疗各种感冒病症。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操作方法:
2.1、按摩法: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外关穴,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并屈伸活动右腕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左右交替。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次。
2.2、艾灸法:治疗时选用舒适的体位,一般为坐位。将艾灸点燃后放于外关穴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施灸,使温热感向深处、远处扩散,以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灸1次。
3、中医教你一个穴位治感冒
无论温阳散寒还是解表清热,都可以用到一个穴位--大椎穴。大椎穴在颈背交界处椎骨的最高点即为第七颈椎,它的下缘凹陷处即为本穴,按压有酸胀感。
要想温阳散寒,治疗风寒感冒,可以采取温热的刺激方法,最简便的是擦热--把两手掌心搓热,然后按在脖颈大椎的位置,这个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以采用。
解表清热,治疗风热感冒,可以改为刺血拔罐。刺血拔罐属于清泻的方法,可以清泻阳邪,相对于擦热、温灸这些缓和、温补的刺激方式,属于强刺激。
1、热水泡脚
每晚用较热的水(温度以热到不能忍受为止)泡脚15分钟,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要发红,才可预防感冒。
2、盐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流行的时候更应注意盐水漱口,此时,仰头含漱使盐水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3、冷水浴面
每天洗脸时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轻轻吸入少许水(注意勿吸入过深以免呛着)再擤出,反复多次。
4、按摩鼻沟
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十余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
1、要特别关注天气的变化,当天气转冷时应及时添加衣服,做好防寒保暖。
2、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
3、饮食不宜过饱,多吃青菜、水果、瘦肉、蛋类和豆类食品,少吃油腻食品;多喝开水,注意补充适量的水分来稀释血液中的毒素加速代谢物的排泄。
4、早上起床后把门窗打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要经常晒洗被褥、枕头、利用日光消毒。
5、保证足够的睡眠,尤其是儿童,每天应保证10小时左右。
6、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减少被感冒病毒传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