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疗法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胃病,胃病食疗偏方
2018-06-10阅读:11135 学员编辑 收藏
一、胃病的食疗偏方
二、胃病的饮食禁忌
三、胃病的症状

胃病的食疗偏方

1、胃病的食疗偏方之炒枣泡水

大枣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丰富的食物,将大枣洗干净,放入炒勺中,炒至大枣外皮变色,但不能变黑或变焦。把炒好的大枣掰开,放进杯子里用开水冲泡,一次放三至四个即可,可适量加糖,待水的颜色变黄后服用。

胃病的食疗偏方

2、胃病的食疗偏方之桃炒红糖

七个核桃去皮切碎,用铁锅小火炒至淡黄色时,放入一份红糖,再炒几下即可出锅,趁热慢慢吃下,每天早晨空腹吃,过半小时后才能吃饭、喝水,连吃12天,不要中断。

3、胃病的食疗偏方之香油炸姜片

将鲜姜洗干净,切成薄片,带汗放在绵白糖里滚一下,再用筷子夹放在烧至六七分热的香油锅里,待姜片颜色变深,轻翻一下,又稍炸,出锅,每次两片,饭前趁热吃。一天二至三闪,十天左右可见效,半个月可除根。

4、胃病的食疗偏方之白芍石斛瘦肉汤

配方:猪瘦肉250克,白芍12克,石斛12克,红枣4枚。

制法:瘦猪肉切块,白芍、石斛、红枣(去核)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煎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即成。

功效:益胃养阴止痛。

用法:饮汤食肉。

5、胃病的食疗偏方之太子参炖鸡

配方:鸡肉90克,太子参30克,淮山药15克,生姜3片。

制法:将鸡肉去肥油,洗净切块,太子参、淮山药、生姜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隔水炖1~2小时,调味即成。

功效:益气健脾养阴。

用法:饮汤食肉。

6、胃病的食疗偏方之麦门冬粥

配方:麦门冬30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用麦门冬煎汤,去渣取汁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加水适量煮粥,待粥快好时,加入麦门冬汁及适量冰糖,调匀稍煮即可。

功效:补中和胃,养阴除烦。

用法:作早晚餐食之,或可作点心食之。

胃病的饮食禁忌

1、忌酗酒无度

酒精本身可直接损害胃粘膜,长期酗酒会使胃部受损,出现消化性溃疡病及其他并发症。

胃病的食疗偏方

2、忌汽水和果汁

大家一定要记住有胃病的患者不能喝汽水和果汁,一般有胃病的朋友胃的吸收都不怎么好,而这些饮品中含有很多果糖,饮用后会导致肠胃不适,就会造成胃痛的症状的发生。

3、忌饥饱不均

饥饿时,胃内的胃酸、蛋白酶无食物中和,浓度较高,易造成粘膜的自我消化。暴饮暴食又易损害胃的自我保护机制;胃壁过多扩张,食物停留时间过长等都会促成胃损伤。

4、忌饮食不洁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诱因之一,在溃疡病人中,该菌的检出率高达70~90%,而溃疡病治愈后,该菌亦消失。溃疡病人可通过餐具、牙具以及接吻等密切接触传染,不洁的食物,也是感染的原因之一。

胃病的症状

1、气胀

气胀是胃病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脾胃运动失调、脾胃因寒受阻,导致胃部气体不能及时正常排出。

2、面色

有胃病的患者,消化不好,吸收不好,所以面色容易出现萎黄以及暗淡无光。

3、舌淡无味

中医认为脾胃作用于口,若是脾胃受困,脾胃虚弱都会引起患者舌淡无味,没有食欲、没有味道。

4、食胀

由食物已引起的积压胀气,通常是因为胃部消化功能减弱,无法正常消化食物,或者是肠胃蠕动过慢,无法消化食物。

5、疼痛

疼痛是胃病最为典型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种,受寒、气滞、血瘀等都会出现疼痛,根据疼痛程度,会出现隐痛、刺痛、绞痛等症状。

胃病的食疗偏方

6、口苦

口苦是肝胆受热产生的一种症状,是但其上泛的表现,医学临床经常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7、恶心呕吐

由饮食失调、寒温不适引起的胃病,这种胃病患者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