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感冒不一定会发烧,感冒后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尽相同的症状。 上感,指上呼吸道感染,除普通感冒之外,还包括其他呼吸道疾病,比如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等。而在这些疾病的发展中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也就是“发烧”。
如果上呼吸道感染没有治好,病灶可能会转移到下呼吸道,变成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感冒发烧是指感冒常常能引起的发热症状,感冒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等。当气候剧变时,由于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从而引起一系列发热症状。
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感冒发烧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烧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烧药,只需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当温超过38.5度时,就要及时吃退烧药了。
轻症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等,也可用流泪、微咳或咽部不适,可在3~4天内自然痊愈。如感染,涉及鼻咽及咽部,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有时淋巴结可稍肿大。发热可持续2~3日至1周左右。在婴幼儿容易引起呕吐及腹泻。
重症体温可达39~40℃或理高,伴有冷感,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不久即可因部微红,发生疱疹和溃疡,称泡疹性咽炎。有时红肿明显,波及扁桃体,出现滤泡性脓性渗出物,咽痛和全身症状均加征,鼻咽分泌物从稀薄变成粘稠。颌下淋巴结显着肿大,压痛也明显。
3.1、风寒型感冒
适用药物: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
3.2、风热型感冒
适用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3.3、暑湿型感冒
适用药物: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1、玩得太疲劳
不少带着孩子出去长途旅行的家长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回程后孩子特别容易感冒。这是因为孩子玩得太疲劳又休息得不够,抵抗力容易下降,“上感”就容易侵袭而来。
2、吃撑了
如果孩子吃得太多,热量太多又消化不了,则容易上火引起感冒。最开始可能表现为喉咙痛、口臭、流浓鼻涕,再来就是大便异常、烦躁、睡不好等。
3、营养失衡
偏食的孩子或明显营养失衡的孩子,生长发育缓慢,这会降低抵抗力,可能会导致呼吸道感染反复出现。
4、着凉
淋雨、受凉或气温急降会降低孩子的全身和呼吸道防御功能,原本已存在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细菌或病毒可迅速繁殖,引起感冒。
5、交叉感染
感冒病毒可通过飞沫或被污染的玩具、食具、毛巾等日常用品传播,如果接触了这些物品,或是去人群密集处不做好防护,就容易感染病毒生病。
1、适当增减衣服
爸爸妈妈要适当给宝宝增减衣服,如果宝宝出汗要及时擦干,并且更换衣服。判断宝宝冷暖,摸手脚不靠谱,应该摸宝宝的后颈和背心。如果感觉皮肤温暖干燥,就表示宝宝穿得合适;如果潮湿有汗,就说明穿多了,要减衣服;如果感觉寒凉,就要加衣服。
2、勤洗手
不仅宝宝要勤洗手,照顾宝宝的爸爸妈妈也一样。因为成人的抵抗力比较强,很多时候即使接触到了病菌也不会生病,但小宝宝就不一样了。
3、室内勤通风
爸爸妈妈不要以为外面的环境不好,灰尘多,就把家里的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这种情况反而更容易生病。
4、饮食合理
宝宝的饮食要坚持均衡、多样化的原则,避免偏食、挑食。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宝宝的早餐不用像中午和晚上那样隆重,简单就好,这种观点也是大错特错。
5、户外玩个够
在宝宝健康的状态下,做好保暖措施,让宝宝去户外活动是提升宝宝适应环境能力的好时机。一般建议1岁以下的宝宝,每天在无风天出来活动2-3次,每次1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