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如何婴儿健康档案?如果爸妈带宝宝来看病,却说不清楚宝宝以前在什么时候得过什么病,那么医生诊断的时候就更加费时费力了。专家称,家长应该婴儿健康档案。这些都可以为日后生病诊断提供准确的资料,帮助医生诊断和合理选择药物。
什么叫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是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的档案。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
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内容上分为3个部分,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中应用十分频繁,使用价值也最高。家庭健康档案则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使用的形式不一。
社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服务中没有被给予更多的统一要求,主要用以考核医师对其所在社区(包村)的居民健康状况与社区资源状况的了解程度,考查全科医生在病人照顾中的群体观点。
为宝宝建立健康档案
如果爸妈带宝宝来看病,却说不清楚宝宝以前在什么时候得过什么病,那么医生诊断的时候就更加费时费力了。如果爸妈不仅记不清楚,还记错了,那就更麻烦了,甚至于影响诊断的正确性。因此,医生们都建议,最好能为宝宝建立一个专属的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包括:
宝宝的姓名
出生日期
性别
出生指标(身长、体重、头围、胸围、毛发、皮肤、胎记)
体格发展记录(身长、坐高、体重、头围、胸围、牙齿、视力、听力)
预防接种记录
微量元素测试记录、白血球测试记录
过敏史
主要病史
手术史
除了建立健康档案外,还要为宝宝准备一个健康资料袋,这些都可以为日后生病诊断提供准确的资料,帮助医生诊断和合理选择药物。健康资料袋内有:宝宝的预防接种卡、完整的病历、X光照片或报告、心电图、B超、化验单、体检表等各种病历原始单据,并且按照时间排序。各类过敏史,如食物过敏、接触过敏、药物过敏等,也要收入资料袋中。
另外,爸妈可以再用一个本子将宝宝的病历用自己能懂的语言再重新记录一遍。因为病例上医生的记录通常都用了很多医学术语和符号,虽然下次给医生看的时候不成问题,但如果爸妈要自己掌握一些情况,还是有困难的。可以每次带宝宝看病回家后,凭记忆及时将医生给你的讲解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
建立健康档案小贴士
1.个人健康卡DIY:将自己最重要的资料,如医疗保险单、医生姓名和电话号码、急诊联系方式、过敏症状、血型等统统打印在一张纸上,再用复印机缩小、塑封或买一个小塑料护夹,装在随身钱夹或日常计划簿中,方便出现情况时随时取用,以供发生意外情况时给医生做参考。
2.健康知识,随时升级:密切留意报纸、杂志对健康资讯的最新报道,并随时更新和升级自己的健康意识,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自己永远站在时尚和健康的潮头。
3.你NO.1,医生NO.2:没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它出现的每个细微变化都不应忽视,应及时咨询和听取医生的建议,他会给你最专业的分析和指导,让你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更加心中有数。
健康档案的作用
健康档案是自我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通过比较一段时间来所检查的资料和数据,你可发现自己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发展趋向、治疗效果等情况,有利于下一步医疗保健的决策。如高血压病人根据血压值的变化,就能较好掌握控制血压的方法;糖尿病病人可了解血糖变化的规律,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有些病人对某种药物接连发生过敏反应,这一情况记入健康档案,就可提示再就医时避免用这种药物。
带着健康档案去医院看病,给医生诊治疾病也带来很大的方便,医生看到有些检查已经做过,就可避免重复。不仅为病人节约了医疗开支,还减少了病人因检查所带来的麻烦和痛苦,而且为病人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条件。万一病人在某些场合发生意外,也可根据健康档案资料判断病情,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
为自己建立健康档案是一件既简便又有价值的事情,如果你过去未重视这方面的工作,那么从现在开始积累和保存好你的医疗检查资料,逐渐完善你的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