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入秋小儿咳嗽怎么办?秋季到来,天气开始转凉,一早一晚气温降低,小儿特别容易感冒咳嗽。那么入秋小儿咳嗽怎么办呢?
秋天气候干燥,冷暖多变,宝宝娇嫩的身体适应力较差,极易患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流感、秋季腹泻、哮喘等等。秋季生病多数情况下是上火再遇天气突变着凉,这个时候最容易生病,所以添减衣服也很重要。那么,秋季小儿咳嗽怎么办?
1、及时增减衣被
秋季气候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快。妈妈应根据当天的气温给孩子增减衣服;孩子玩闹出汗较多时,要及时擦汗及更换干爽衣服;晚上温度低时,给孩子盖好被子,避免孩子因着凉引起感冒咳嗽。
2、保持居室空气新鲜
经常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房间里充斥着油烟及烟味,因为烟的味道会刺激宝宝,引起或加重咳嗽。
3、加强宝宝的体育锻炼
小婴儿可以在妈妈的帮助下做婴儿操,幼儿可以按着自身的爱好和性格特点多做跑跑、跳跳、拍球、骑车等运动来挑高自身抵抗力。
4、注意饮食调节
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中医认为,鱼、蟹、虾和肥肉等荤腥、油腻食物,可能助湿生痰,有的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加重病情。辣椒、胡椒、生姜等辛辣食品,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使咳嗽加重,要注意避免。而新鲜蔬菜如青菜、胡萝卜、西红柿等,可以提供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利于机体代谢功能的恢复。
5、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时,全身肌肉松弛,对外界刺激反应降低,心跳、呼吸、排泄等活动减少,有利于各种器官机能恢复及疾病的康复。应设法让孩子多卧床休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以利于机体康复。
入秋后,天气开始干燥,小孩鼻出血,咳嗽等病都会有所增加,下面谈谈对小儿咳嗽的4个误区解读以及对小儿咳嗽食疗方面的专家建议。
小儿咳嗽的四大误区及解读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喜欢利用自己的“常识”治疗小儿咳嗽,殊不知这些“常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专家指出,家长在诊断、治疗儿童咳嗽时,应警惕以下四大误区:
误区一:认为小儿咳嗽很常见,咳咳就会好
咳嗽是儿童非常常见的症状,然而多数咳嗽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尤其是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很不成熟,有痰液的时候没有办法有效咳出痰液,而将痰液滞留在呼吸道,不仅加重炎症和咳嗽,还容易使病菌扩散至肺内其它部份,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因此,儿童咳嗽时应该及时查病因治疗。
误区二:小儿咳嗽可以使用成人止咳药
一些家长不懂得用药之道,不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误以为小儿也可服用成人药物,只要将用药量减半或减少就行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小儿与成人不仅体重不一样,更有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如小儿由于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完全,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应该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产品。
误区三:小儿咳嗽要先用消炎药
很多家长认为小儿咳嗽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要用消炎药,其实这会对小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小儿咳嗽不单是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的,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咳嗽,如果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不仅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而且还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
误区四:小儿咳嗽与鼻塞、流涕没有直接关联
小儿咳嗽时常有鼻塞流涕的症状,但家长往往只针对咳嗽的症状治疗,殊不知鼻塞、流涕也是小儿咳嗽的主要原因。
小儿鼻腔短小,鼻道狭窄、鼻粘膜柔软,血管丰富,容易充血引起鼻塞流涕,致使鼻部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和支气管粘膜,引起小儿咳嗽。而含有减充血剂伪麻黄碱成分的复方制剂不仅能减轻鼻塞、流涕,还能帮助减轻咳嗽症状。
缓解宝宝“入秋咳嗽”的食疗建议
宝宝没有感冒也没有发烧,却经常咳嗽。
医生介绍,进入秋冬季节,很多孩子就经常咳嗽。其实这未必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惹的祸,而是秋天干燥的气候引起的。
医生建议,孩子秋咳可以服用润肺止咳的中成药,如川贝枇杷膏、念慈庵枇杷膏、养阴清肺颗粒等,或是带孩子看中医喝汤药治疗。
此外,饮食调理对于秋咳患儿也很重要。专家建议,孩子患秋咳后,可适当多喝开水等,多吃胡萝卜、荸荠、西红柿、豆腐、银耳、梨、莲藕、香蕉等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作用的蔬菜水果。
出现秋咳的孩子在饮食上禁忌比较多。冷饮等寒凉食物就是患儿的大忌。此外,由于孩子多数脾胃虚弱,过多吃寒凉食物,还会造成脾胃功能下降,更会导致咳嗽痰多。
有的家长在孩子生病时给体质虚弱的孩子服用一些补品,殊不知在孩子咳嗽未愈时服用补品,反而更易使患儿的咳嗽难以好转。
除了补品,鱼、虾、蟹等食物秋咳患儿也不宜多吃。腥味可刺激呼吸道,鱼虾则容易引起蛋白质过敏,这些因素均可让患儿咳嗽加重。
医生提醒家长,咳嗽的病因多种多样。如果孩子久咳不愈,千万不要再随意服用消炎药和止咳化痰药,应及时就医,查清病因后再对症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秋季饮食怎么调理比较科学
入秋以后天气凉爽,孩子一般食欲都会比较旺盛,注意饮食不要过量,要有规律,饮食结构要均衡,主食类、肉、蛋、奶、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都要吃。油炸的和含脂肪量高的食物不要吃得太频繁。夏季喜欢吃冷饮的孩子入秋后再不要吃了,否则会对孩子的脾胃伤害比较大。
冬天天气干燥,要注意给孩子多饮水,少量多次为好。随着天气的变化,注意护理孩子。
9个月的宝宝可以用肉松配稀饭吗?除了吃稀饭,面线,鸡蛋,馒头,肉,鱼等,还可以吃哪些辅食?
吃新鲜肉泥、菜泥、鱼泥、水果泥(包括婴儿专用泥糊状食品)比较好。各种肉泥、菜泥、全蛋、奶、水果泥都可以吃。
滥用抗生素,免疫功能易下降
咳嗽从西医角度来讲只是一种疾病引发的症状,咳嗽严重的甚至被当成变异性哮喘来进行治疗。专家提醒:长期慢性咳嗽不是变异性哮喘,慎用治疗哮喘的药物,如果长期服药,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引起不良反应。
长期慢性咳嗽的发病季节主要是在秋冬季以及早春,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小儿的免疫功能低下,易受凉引起咳嗽;二是抗生素使用过多导致的免疫功能下降;三是首次治疗时不够彻底,导致病情反复;四是饮食起居不得当。
秋冬季节天气变冷,宝宝的抵抗力较弱,自然也就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感冒咳嗽最为常见。另外,宝宝出现这一病症还与用药不当有关,爸爸妈妈在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
不把咳嗽当小病,首次治愈是关键
有些父母认为,咳嗽只是小病,用不着看病吃药,过一阵子自己就好了。专家强调:不要把咳嗽当成小病,小儿长期咳嗽的危害很多,一是转变为典型性哮喘的可能性增加,尤其是高敏体质的儿童,几率更大;二是降低免疫力,免疫力低下又容易得病,导致恶性循环;三是影响小孩子生长发育;四是增加了小儿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
所以在小儿第一次咳嗽时就要快速地控制、治疗,特别是咳嗽快好的时候,千万不要松懈,否则会加重病情,或导致病情反复。一定要一次把咳嗽彻底控制住以后再停药。
生活5细节有助治疗咳嗽
其实治疗咳嗽不仅要靠药物,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些细节可能对小儿咳嗽的治疗更有帮助。这里有侯教授给出的几点建议:
1、少食用最好不食用碳酸饮料、果汁、膨化食品、煎炸类食物等垃圾食品。
2、少喝牛奶,特别是酸牛奶,因为食用酸牛奶过多会改变肠胃内环境的酸碱度,在酸性环境中细菌更加容易滋生,容易引发小儿咳嗽。
3、饮食要规律。饮食如果不规律或暴饮暴食可能会引起积食,使胃肠道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从而诱发咳嗽。
4、夏天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空调温度过低导致室内外温差太大,从屋外进屋时小孩子一时无法适应,就会咳嗽。
5、睡眠要规律。
宝妈切忌乱用中成药
有些父母在孩子咳嗽的时候,喜欢让孩子吃一些中成药。专家认为,中成药也应谨慎使用,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因为中成药作为成品其实是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局限性的,小儿咳嗽有积食引起的咳嗽,有风寒咳有风热咳等,应分清咳嗽原因再选择药物,如橘红痰咳颗粒冲剂适用于风寒咳嗽。
另外,一些治疗严重咳嗽的中成药中含有小量的罂粟壳,应该尽量避免给孩子选择这类药物。专家还提醒,同类的中成药,首选冲剂后选糖浆,因为糖浆类的甜度过高,反而容易刺激出现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