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母婴养生 >> 疾病防护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不要做“妈妈医生”
2016-02-29阅读:9623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不要做“妈妈医生”这是正确育儿的关键!目前有部分妈妈有一点医疗卫生知识,因而对孩子的医疗与保健,常常越俎代庖,自行决断。其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事与愿违,有的甚至把孩子的生命也赔上了。所以育儿千万不要做“妈妈医生”!

不要做“妈妈医生”_切记别做“妈妈医生”

比如,“妈妈医生”见孩子伤风感冒、肚痛拉稀等,就自行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并连续或过量地服用,以致孩子体内菌群失调,病情是雪上加霜;

“妈妈医生”还会凭空想像,认为孩子“热气”,强迫其经常性地大量吞服清热药水和冲剂,造成孩子的脾胃功能受损;

“妈妈医生”见孩子肚子疼,便会用力去按摩,造成了阑尾脓点破裂、蛔虫钻胆道、肠套叠套入加深而危及生命;

“妈妈医生”对孩子皮疹经常使用“肤轻松软膏”涂擦,造成皮质改变或体内激素改变;

“妈妈医生”强令孩子多吃什么、禁吃什么,造成体内营养素失调;

“妈妈医生”还会大量购进多种增高性益智性的“口服液”,强行命令孩子服用,孩子服用得发腻却不见任何效果;

“妈妈医生”还会为乙肝患儿购买名目繁多的“特效药”,一服就是半年几载……

这些都是“妈妈医生”们的“杰作”,要知道,这些自以为是的行为极大地损害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形成“妈妈医生”一族的原因

第一,对孩子过分溺爱,总想处处呵护孩子。即使孩子生了病,也认为自己应该或者有能力为之诊治;

第二,她们以自己极为有限的知识,自告奋勇地充当孩子疾病的初诊医生,而不知自己所具有的一鳞半爪医药知识,根本不能应付儿童复杂疾病的需要;

第三,生活节奏加快,对孩子疾病所见的表象或暂时现象作诊断依据,图个方便在附近药店购药为孩子治疗,尤其在偶然获得效果后,更坚定自己充当“妈妈医生”的信心;

第四,出于节约考虑,一些妈妈对孩子的“小病”不想或不愿意送医,在自行诊治中,失去治疗时机而导致“小病”变成大病。

其实,妈妈的主要责任是养育孩子,应该在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品德上多下功夫。至于孩子生病,没有充分的把握,不要自作主张,而应该及时送医院就诊,以保证没有闪失。必须明白,因为妈妈不是医生!

育儿不能盲信网络说法

妈妈们在孩子生病时一定不要怕麻烦,更不要看了育儿书就觉得自己可以判断孩子病情了,一些育儿网站的育儿文章不是专业人员写的,大家不要过于相信,儿科疾病面诊是必须的,因为孩子小表达有限,妈妈观察到的往往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方面。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