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大家都知道宝宝需补充维生素,因为维生素缺乏会影响生长发育,过量则会引起中毒。所以宝宝需补充维生素,但是一定要切记适量!
管理学中有个“木桶理论”:如果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并且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决定这个木桶最大容量的不是最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宝宝的营养状况也好比一个木桶,各种维生素就是一块块必不可缺的木板,任一维生素“短板”的出现都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0-2岁的宝宝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多种维生素与他们的骨骼,肌肉,大脑,神经等系统的健康发育都密切相关。缺乏任一维生素,都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一、0-2岁宝宝是最容易出现各种维生素缺乏的:
首先,在饮食方面,母乳中普遍缺乏维生素D,母乳中维生素A、B、C等的含量受乳母饮食影响大,如果乳母本身膳食不均衡,那么母乳中必然会缺乏这些维生素,从而影响母乳喂养小宝宝的维生素摄入。配方奶中虽然已经加入了各种维生素,但配方奶粉保存时间过长;或用滚烫的开水冲调,用微波炉加热等,都容易破坏配方奶中的维生素。6个月以后的宝宝需要从单一乳类逐步过渡到成人饮食,这此期间,宝宝的维生素摄入很大程度上依赖膳食平衡,如果辅食添加不合理,或者宝宝挑食、偏食,比如新鲜蔬菜、水果吃得少会引起维生素C缺乏,肉类吃得少会引起维生素A、E、B12不足等。
其次,0-2岁的宝宝由于免疫功能不成熟,容易出现腹泻、发热等,这些也会影响到维生素的吸收,并增加维生素的消耗,从而导致宝宝各种维生素的缺乏。比如,腹泻容易影响多种维生素的吸收并使维生素流失增加,而发热会增加维生素A、B族维生素的消耗。
一些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胞胎,由于出生时体内维生素储存不足,同时生长迅速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大,也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相应的,肥胖也是造成宝宝维生素不足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些宝宝生长速度快而膳食又不平衡。另外,缺少户外活动的宝宝,晒太阳机会少,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
二、如何补足宝宝维生素“短板”
针对以上造成宝宝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妈妈们应该已经知道怎样补足宝宝维生素的不足。
1、在饮食方面:
哺乳的妈妈应当增加各种富含维生素的深色蔬菜、水果和谷物的摄入,保持膳食平衡,以保证母乳的质量,减少0-6月龄母乳喂养宝宝维生素缺乏。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妈妈要注意正确的冲调方法。6个月以上的宝宝要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尽量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各类食物合理搭配,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减少宝宝维生素缺乏的发生。
2、在生活护理方面
平时留意宝宝的起居,预防感冒、腹泻、发热等,以免维生素的过量消耗和吸收不良。母乳喂养的小宝宝需要补充维生素D。经常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有助于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3、合理使用补充剂0-2岁宝宝对维生素的需求大,但同时维生素的摄入有限,引起维生素缺乏的问题又比较多(比如腹泻,发热等)。所以,除了采取饮食和生活护理方面的预防措施外,必要时可以选择专为婴幼儿设计的,符合婴幼儿维生素需要量的多元维生素补充剂(比如小施尔康滴剂),确保宝宝有足够的营养素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
维生素是一种营养素,它虽不供给能量,需要量又极少,但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维生素缺乏会影响生长发育;过量则会引起中毒。一般情况下维生素来源于食物,比如维生素A、B、C 、叶酸等;只有维生素D和烟酸可在体内合成。可合成又受一些条件制约,以至于合成量不足仍需适当补充。宝宝为什么要补充维生素? 新生儿体内的维生素是出生前妈妈帮他贮备好的,一般情况下,前两个月不需要额外补充。
可也有一些情况比较特殊,可能导致孩子不到两个月就出现维生素缺乏。
1、母孕期不注意补充复合维生素,给婴儿的贮备不足。
2、孩子早产,该贮存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铁)还来不及贮备充足。
3、孩子出生后乳母偏食,奶中某些维生素供给不足,原有贮备很快消耗殆尽,不及时补充维生素必然会缺乏,所以,在补不补维生素和补多少的问题上也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新生儿期孩子很少晒太阳,而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的先决条件是皮肤要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钙的吸收,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这就是孩子出生两周后(15天)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的理由。 较新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母亲在孕期注意补充钙,孕后期没有腿抽筋等缺钙的表现,哺乳期注意膳食平衡,那么在前4~6个月纯母乳喂养阶段就不用给孩子补钙。因为母乳中的钙和磷比例恰当,钙吸收率高,额外添加钙剂有可能干扰孩子自身钙代谢过程。
而关于维生素D的补充问题我们还不好说完全不补。一方面我们用的是A+D制剂,这里还有补充维生素A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否补维生素D要看孩子户外活动和晒太阳的多少。夏、秋季每日能晒太阳(并非暴晒,指在树阴下活动)两小时者,不必补充维生素D;到冬季再补充,完全来得及。当然已患佝偻病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