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你知道小儿体温调节特点吗?小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比较差,体表面积相对大,皮肤汗腺发育不全,所以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下面小编为您解答小儿体温调节特点。
一般来说,小儿体温升高较成人明显,体温波动范围亦较成人为大。小儿时期的发热可以是生理反应,也可以是病理征象。小儿发热的高低并不能完全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时病情虽然很严重,但是并不一定发热。相反,有时高热不退,而病情并不很重。
小儿时期体温调节能力差,年龄越小,这种调节能力就越差。尤其是新生儿,皮肤脂肪薄,肌肉不发达,运动能力弱,所以体温调节功能更不稳定。
了解了小儿体温调节的特点,掌握了小儿体温与疾病轻重程度的关系,家长在见到孩子发热时就不必过于紧张了。家长发现孩子发热时,最好先不要急于退热,而应该请医生检查,明确诊断后再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体温过低怎么办
一般来说,体温低于36度视为体温过低。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并且皮下脂肪较薄容易散热,因此很容易出现体温过低现象。体温过低的幼儿一般表现出一定的症状,往往哭声低微,不肯吃奶,皮肤冰凉,血糖含量过低,皮下脂肪往往出现肿块等。体温过低的幼儿如得不到及时的料理会导致身体虚弱,抵抗力差,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所以,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宝宝体温过低,一定要采取措施来提高体温或寻求医生的帮助。一般来说,提高体温有两种方法,我们应该结合起来使用。
1、注意保暖:室温不应该低于20度,一定要给宝宝穿厚暖的衣服,应有棉斗笠,最好再在棉斗笠外放置一个或数个热水袋进行保暖。在给宝宝换衣服时更要特别注意。
2、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补充葡萄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增强宝宝的抗寒能力,有利于体温的回升。
如果上述方法不能奏效,宝宝的体温还是过低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查明体温过低的原因,并采取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宝宝的体温高就是发烧吗?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体温超过37℃,也会以为孩子发低烧,于是带孩子到医院,要求医生给孩子做检查,但结果却一切正常。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孩子的体温易于波动。感染、环境以及运动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使孩子的体温发生变化。孩子体温的升高不一定就是异常,也就是说,体温的升高不一定就是发热。若有短暂的体温波动,但全身状况良好,又没有其他异常表现,家长就不应认为孩子在发烧。这位咨询的母亲就是把孩子在哭闹、吃奶后正常的体温升高误认为发烧了。
其实,就像我们大人在运动后体温会有所升高一样,小儿哭闹、吃奶等正常生理活动后,体温也会升高。一般情况下,体温不会升得太高,多为37.5℃~38.0℃之间。体温升高是由于哭闹、吃奶等正常生理活动导致肌肉产生了更多的热量。这些原因导致的体温升高,在运动结束后会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也就是说,不能只根据体温作为确定异常的指标。遇到这些情况时,家长可继续观察孩子体温的变化,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细心的妈妈有时用手触摸孩子,觉得孩子身体挺烫的。如果孩子吃奶后或哭闹后体温稍高,这种情况可以在孩子安静时或睡眠后再测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