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一手托其颈部,一手用食、中、无名指在患侧胸锁乳突肌处按揉10分钟。
1.2、家长一手托其头颈部,一手扶下颌体部,两手相对轻轻用力沿颈椎纵轴拨伸摇晃,并轻轻向患侧旋转,重复两次。
2.1、按摩治疗斜颈,一般每日治疗1次,每次不超过15分钟。
2.2、按摩时,手法要轻柔,用揉、捏手法时要多采用滑石粉等介质以免擦伤患儿皮肤。用拔伸摇晃手法时,宜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切不可突然用暴力而超出正常生理限度。
2.3、家长在日常给患儿哺乳、怀抱以及睡眠时有意使患儿头向健侧转动以帮助矫正畸形。
2.4、可配合局部温热或红外线等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肿块吸收。
2.5、定期到医院复诊,如需手术治疗最好在8~10岁以前进行,若年龄大后再行手术,则头面部和颈部畸形就很难矫正。
若持续复健治疗6个月仍没有明显的改善,或是虽有改善,但仍有明显的头颈部倾斜或脸部两侧不对称的情形,2岁前就必须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方式主要是根据斜颈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3.1、肌源性斜颈:主要的手术方式是胸锁乳突肌筋膜切开术或是胸锁乳突肌延长手术。手术的伤口1~2厘米,不但能达到肌肉放松的目的,也不会造成不美观的状况。
3.2、头颈部感染造成的斜颈:抗生素治疗若没有明显的改善,就必须考虑用切开引流手术,以彻底去除感染源。
3.3、神经性斜颈:也是要根据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的程度,而有不同的手术方法。
3.4、骨源性斜颈:必须针对有问题的骨骼或关节做处理,有时做截骨矫正手术可矫正变形,有时还必须做骨骼关节融合手术。
1、肌源性斜颈:这是最常见的斜颈类型,约占了90%以上。主要是因为颈部的一条肌肉“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颈部歪斜。若是右侧的挛缩,则婴儿的头部会倾向右侧,而下巴则斜向左侧。
2、骨源性斜颈:这是较少见的类型,约占所有斜颈婴儿的2%,指的是因为骨骼的畸形所产生的斜颈,大部分是头颅底部与第一及第二颈椎有问题所造成的。有一些是骨骼发育上的畸形,有一些则是合并关节原发性的变形或不稳定,这都会造成颈部歪斜、颈部活动不良。这类的斜颈有时会合并有脑干或颈部脊椎神经受损的情形。
3、神经源性斜颈:这是极少见的类型,主要是因为脑部或脊椎神经的病变所造成的,特别要注意是否形成肿瘤压迫神经或相关肌肉。这类斜颈通常不容易诊断出来,经常会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才被发现。
小儿“歪脖”是指小儿肌性斜颈病,是由于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目前斜颈病因还不清楚,但与胎位不正、脐带绕颈、产伤等有一定关系。
一般“歪脖”的早期,头向一侧倾斜,面部转向健侧,患侧脖子有时可摸到包块,在小儿趴着抬头时容易发现头向一侧歪。此时若不及时治疗,就会进一步影响到小儿脸颊、眼、耳、脊柱等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
预防小儿“歪脖”,可以按照下面几点具体操作:
1、小儿仰卧去枕,家长双手捧住小儿头部做左右侧屈运动。
2、小儿仰卧,家长双手捧住小儿头部做左右旋转运动。
3、小儿仰卧,家长双手捧住小儿头部做前后屈伸颈部动作。
4、家长一手托住小儿头部,一手固定肩部,一松一弛缓慢牵引颈部。
每个动作二八拍,每天2~3次。注意动作不可过猛,用力缓慢柔和,各动作幅度在45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