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在日本学校或家庭,关于“食物”的主题活动非常多(即所谓“食育”培养)。这不仅仅指单纯的餐桌礼仪和食品的营养搭配。作者:生活在……
在日本学校或家庭,关于“食物”的主题活动非常多(即所谓“食育”培养)。这不仅仅指单纯的餐桌礼仪和食品的营养搭配。
作者:生活在日本的华人妈妈唐辛子
不久前去参加女儿小学的“学园祭”(日本校园类似于中国的“开放日”),活动中五年级孩子在老师带领下制作的1000份年糕,特别让我惊讶和感动:所有做年糕所使用的糯米,全是今年春天,五年级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播种、栽培和收割的!
原材料自己生产、打年糕、调制口味也是孩子在老师和做义工辅导的家长的带领下完成。全程参与,不仅能让孩子们学到知识,还能更完整地培养出孩子们对食物的珍惜与感谢的心。
在日本学校或家庭,关于“食物”的主题活动非常多(即所谓“食育”培养)。这不仅仅指单纯的餐桌礼仪和食品的营养搭配:
▋鼓励孩子吃饭“又快又好”并不科学
日本学校非常重视对孩子体能的锻炼。体现到食物方面,则要求孩子,保证营养平衡的、正常而有规律的饮食生活、食品的安全、慢嚼细咽的饮食习惯。
下面这张图片是去年12月份,女儿所在的日本小学的一份午餐菜单。为了让家长们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午餐内容,日本的幼儿园或是学校的 “给食中心”会提早1-2星期将下一个月孩子们的“ 午餐菜单”提早发放到家长手中。这份“午餐菜单”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当月每一天的午餐内容,以及这些午餐所使用的食材种类及数量,所包含的各类营养成分是多少等,全部一一详细注明。
孩子们的妈妈在拿到学校的午餐菜单之后,便可以以此为参考,来决定孩子在家中的早餐和晚餐菜单了。按照学校的“给食中心”营养师的建议,要保持饮食的营养平衡,要求一天之中按照热量,碳水化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的营养需求,每天至少要摄取30个品种以上的食物。
对国内的家长来说,最值得注意的是“慢嚼细咽”这四个字。记得女儿在三岁左右,回国内上过半年幼儿园,那段时间,女儿回家吃饭都跟抢似的,唯恐自己吃得不够快,似乎只有吃得快才能算吃得好,才是吃饭听话的孩子。其实这非常不科学,单单考虑孩子们吃饭过快,容易囫囵吞枣,食物得不到充分的咀嚼而咽到肚子里,就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又怎么充分吸收营养?
▋ 孩子亲自动手,感受食物带来的乐趣
吃得好,也要吃得开心。日本妈妈们经常会变着法儿捣鼓菜单花样,甚至盛菜用的器皿,偶尔改变进餐的方式和地点,甚至根据菜单的不同,在进餐时间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制造愉悦的用餐环境等。这都源于日本人的一个信条——进餐过程尽可能愉悦口舌、愉悦肠胃,吃下去的食物才会被愉快地吸收,并成为你身体的一个部分。
吃得开心,也要吃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不可多得,而人与食物之间的缘分也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想想那一粒米,它得花上一年的时间辛苦成长,才最终进入你的饭碗,而不是别人的饭碗,这该是件多么值得珍惜和感恩的事!
培养孩子的这种“开心”和“珍惜”,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亲自体验这个过程。如同文章开头举的那个例子, 孩子们在实践中学到了许多课文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对自然中其他生物或植物的认识与热爱;对食物的感恩;团队与协作精神。等等。这一切,都是培养孩子丰富内心的过程。
▋ 课堂作业:去鱼市场采访工作人员
提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也许是不乱扔垃圾。而实际上,仅仅只“不乱扔垃圾”是远远不够的。在日本孩子的“食育”培养中,对于环境所怀有的爱护之心,还包括“减少浪费”——不仅仅只是减少食物的浪费,还有减少能源的浪费。
目前,日本学校的“给食中心”对于孩子们在学校的午餐所提出的一个口号是“地产地销”。也就是在提供给孩子们的学校午餐倡导使用本地的原材料,这样可以节省人力,减低食品成本,同时还保证食物的新鲜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减少流通过程中的能源浪费与废气排放——这些都是爱护环境的一个部分。
为了让孩子们对于如何“爱护环境”有具体的认识。学校的老师会给高年级同学布置一些具体的课题,例如老师带领孩子们上料理课,告诉孩子们鱼的烹饪方法,还会要求孩子们去鱼市场等超市和批发市场等拜访那儿的工作人员,了解和记录鱼的生产,流通,以及到达餐桌等的全过程。孩子们不仅由此认识鱼类,同时还通过现场考察与查询,认识到爱惜粮食节省能源对于环境的重要。
除此之外,对于“地产地销”以及“减少浪费”,学校给食中心的老师们还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如:建议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开辟小小的家庭菜园。这样不仅令孩子们能亲眼观察到蔬菜的生长过程,同时还能吃到自己亲手种下的蔬菜,也是十分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