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内疚,处理内疚情绪
2017-07-27阅读:7786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如何处理内疚情绪
二、内疚的概念
三、内疚受什么因素影响

如何处理内疚情绪

1、如何摆脱内疚情绪

个人在生活中做错事带来的另一负面情绪,就是内疚。内疚也会使我们产生内疚情绪,是因为我们犯了错误。其实,我们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不能原谅自己,对自己的错误耿耿于怀。

一味的内疚,不能原谅自己是很愚蠢又很荒唐的事。快乐之人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很容易原谅自己所犯的错误,而不是用内疚来麻醉自己。他们为什么能够如此善待自己而不受内疚情绪的闲扰呢?因为他们把犯错视为一次练习的机会。他们用带点哲理的见解保持冷静的观察力和幽默感,让自己不至于垂头丧气。

没有人会喜欢犯错误,却也避免不了犯错。但我们却可以很坦然地接受错误,把它当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事。我们能这么做的话,就能摆脱内疚情绪,让所有的压力消失得无影无踪。

2、愧疚的来源

在我们的幼年和青春期,我们会因为感觉自己浪费了时间而愧疚,会因为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坚持自己的想法而自责,会因为给家庭带来了负担而内疚,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让父母生气、焦虑、痛苦而愧疚。某些时候我们甚至为“自己比别人优秀”而愧疚……因为在那些不比我们优秀的人的脸上,你看到了他们的愧疚和自责……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变成了一个愧疚的人。

愧疚感来源于一个人不合情理的主观因素,如个性、潜意识情结、价值观等等,而这些内在主观因素与当事人的个人成长经历有直接的关联。有了愧疚的主观倾向,当事人总是习惯于对人际交往关系中的冲突和问题,进行错误的内归因,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引发了别人的痛苦,从而远离了事情的真相。

3、内疚的表现

3.1、外在行为接近内在心理准则。这种情况下,人通过再次的外在行为弥补第一次的外在行为,以追求接近心理标准,从而达到平和心理。

3.2、逃避内在准则的煎熬。这种情况下人,在外在行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时,心理机制会自然地产生一种逃避心理,以达到避免矛盾,间接和平矛盾。

如何处理内疚情绪

3.3、放弃内在心理避免冲突。这种情况下,外在行为无法达到平和内外冲突,所以人会放弃内在心理准则,以达到平和目的。

生活中会碰到很多带有内疚心理情绪的人,虽然内疚心理是共有的,但是这种内疚心理下所表现出的行为可能会有所不同。

内疚的概念

道德情绪一直是情绪领域重要的研究主题,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疚情绪,亦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内疚是指个体做了错事(违反了道德准则),或自己确实伤害或意图伤害他人,或与伤害事件有关联(即使什么也没做或被认可不必对伤害事件负责任)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即违背了社会公认的或个人认同的道德规范,是在移情的基础上个体良心的反省,是个体对行为负有责任的、指向自身的一种负性体验。

如何处理内疚情绪

结合情绪分化理论,内疚情绪包括悔恨、自责、焦虑、痛苦等情绪成分。内疚是在自我道德评价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情绪,因而又被称为自我意识的道德情绪,会影响后续的行为,是道德的“晴雨表”。

内疚受什么因素影响

1、既往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因伤害他人而内疚的经验,所以既往经验越多,一个人越有可能发生内疚之情。

2、移情水平:当一个人对他人的痛苦产生移情性悲伤或感同身受的时候,才有可能对他人的痛苦进行归因,并有可能“以为”是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或自己有一定责任。所以,一个人移情的能力高低或敏感程度,会影响内疚的发生。

3、道德水平:内疚是社会化了的道德负性情感,个体会有低头、目光回避、视线转移的外部行为表现,带有自我反思的特点,会产生自责,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越高,越容易发生内疚之情。

如何处理内疚情绪

4、关系程度:能让一个人产生内疚的事件,都涉及与自己有亲密关系或直接关系的人。因为只有在彼此具有紧密联系的情况下,当事人才会对他人所受的伤害或感到的悲伤产生自我归因,并反思自己行为的选择性和可控性以及相关的责任。关系亲密等级越高,越容易感到内疚。

上一篇:自私,相处 下一篇:公主病,心理问题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