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拖延症与懒有区别吗
拖延症与懒是有一定区别的,因为我们对拖延症(Procrastination)的解释一般是这样的,拖延症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也仅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并不难。
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
而懒只是一种隋性支撑下的状态,使办事能力降低,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或任务。
2、有些人更容易拖延
有些人天生就容易拖延。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当画面中闪过干扰物或新东西的时候,有一些人比别人更容易被吸引。并且,总有一些人更容易冲动。这些容易冲动的人总会被那些他们认为自己只会在短期内感兴趣的东西所吸引,最终导致他们把长期目标推迟了。因为不能保证一个拖延症患者也是个愣头青,研究人员认为这两个特征有关联性。
3、很多人认办拖延的感觉很好
我们都知道拖延的后果将会是什么——惶恐,烦躁,彻底精疲力竭——都是拖延的必经之路。它给我们的短期享受,迟早是要还回来的。这种享受的感觉可以在脑中激发一种多巴胺,一种令你感觉不错的化学物质,你看喜剧片和做“啥也没用就是好玩”类性格测试的时候都会产生这种物质。
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没有自信。因为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
我太忙。我一直拖着没做是因为我一直很忙。
顽固。你催我也没有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
对抗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
受害者心态。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的自己做不到。
得了拖延症并不可怕,我们应该认识到拖延症属于后天形成,是可以医治的,只要我们从点滴做起,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一定可以治愈,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更好的保护患病的人们。
它甚至会拖垮身体。德国研究表明,慢性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一拖再拖,让他们错过了体检,错过了一些疾病早期治疗的时机。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强:这些人通常习惯晚睡,喝酒和吸烟者也更多。同时还伴随失眠、胃部问题,感冒和流感的机会也更高一些。同样,他们即便决定要戒烟、运动、减肥等,也很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没有任何人会发自内心地愿意自甘堕落和消极怠工。拖延者意识到自身拖延思想时,面对拖延造成的不良后果时,会产生压抑、烦躁、沮丧、自责等情绪,但是下定决心行动的时候却还是一再拖延,久而久之,使拖延者的不良情绪持续积压,这种恶性循环将极大破坏主体的心理健康,使个体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当自己不能按时完成某项工作的时候,长期如此,你会觉得自己有身体方面的疾病,长期这样也会给内心造成影响,变得不自信,怀疑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