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的作用
2013-10-25阅读:9322 学员编辑 收藏
入脾、胃经。
"入太阴气分。”
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消暑和中。”
多在夏秋季节食用。对由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腹泻、呕吐、女性白带等症状,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种子每百克含蛋白质22.7g, 脂肪 1.8g, 碳水化合物57g, 钙46mg, 磷52mg, 铁1mg, 植酸钙镁(Phytin)247mg, 泛酸1232μg, 锌2.44mg。
种子中含胰蛋白酶抑制物、淀粉酶抑制物、细胞凝集素 A、B;尚含豆甾醇、磷脂(主要是磷脂酰乙醇胺)、蔗糖、棉子糖、水苏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淀粉、氰甙、酪氨酸酶等。
还含有对小鼠 Columbia SK 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成分, 这种活性成分在水溶的高分子部分和低分子部分中均有。
豆英含哌啶酸-2(Pipecolic acid)
药理作用:扁豆中含有对人的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凝集素, 其具有某些球蛋白特性;对牛、羊红细胞并无凝集作用。
在扁豆中可分出两种不同的植物凝集素。凝集素A不溶於水, 无抗胰蛋白酶活性;如混於食物中喂饲大鼠, 可抑制其生长, 甚至引起肝脏的区域性坏死;加热后则毒性作用大为减弱, 因此凝集素A是粗制扁豆粉中的部分有毒成分。凝集素B可溶於水, 有抗胰蛋白酶的活性。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为非竞争型的。在15~18℃(pH 值3~10)可保持活力30天以上。蒸压消毒或煮沸1小时后, 活力消失94%~86%。此种胰蛋白酶抑制剂, 在体外不能被一般蛋白酶分解, 在体内不易消化, 在1mg/0.1ml 浓度时, 由於抑制了凝血酶, 可使枸橼酸血浆的凝固时间由20秒延长至60秒。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