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基原 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
动植物形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70cm。全株平滑无毛,惟稍有白粉。茎直立,上部呈二叉状分枝,近基部节间粗壮而较短,节略膨大,表面是乳白色。单叶对生;无柄;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5-7.5cm,宽0.5-3.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稍连合抱茎,全缘,两面均呈粉绿色,中脉在下面突起,近基部较宽。疏生聚伞花序着生于枝顶,花便细长,下有鳞片状小苞片2枚;花萼圆筒状,花后增大呈5棱状球形,顶端5齿裂;花瓣5,粉红色,倒卵形,先端有不整齐小齿;雄蕊10,不等长;子房上位,1室,花柱2。蒴果包干宿存花萼内,成熟后先端呈4齿状开裂。种子多数,暗黑色,球形,有明显的疣状突起。花期4-6月,果期5-7月。
资源分布 除华南地区外,其余各地几乎都有分布。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路旁,尤以麦田中最多。也有栽培。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对土壤的选择不严,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选黑色的饱满子粒作种。南方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种。北方于春季播种。开1.3m宽的畦,穴播,按行、珠距各23~27cm开穴,深约7cm。每1hm2种子用量3000-4500g。与柴灰、人畜粪水拌和成种子灰,穴内先施人畜粪水,后播种。
田间管理 苗高7~10cm时匀苗、补苗,每穴留苗4~5株,并随即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第2次中耕在第2年2~3月进行。两次中耕后都要追肥、施人畜粪水或尿素。
病虫害防治 叶斑病可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
6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防治。食心虫、夜盗蛾可用90%晶体敌百虫。
采收和储藏 秋播的于第2年4~5月收获。当种子大多数变黄褐色,少数已经变黑时,将地上部分割回,放阴凉通风处,后熟7d左右,待种子变黑时,晒干,脱粒,去杂质,再晒干。
【草药产地】 生于山地、路旁及田间。除华南外,全国各地均产,主产河北。
【采收】 果实成熟未裂开时割取全株,晒干,收集种子,晒至足干。生用或炒用。
【药材】 种子圆球形,直径1.5-2mm。表面黑色,少数红棕色,略有光泽,有细密颗粒状突起,另有一浅色圆点状肿脐及一浅沟。质坚硬,断面灰白色,角质样。无臭,味微涩苦。
炒王不留行:种皮鼓起,多裂开而现出白色胚乳,质脆。
【药用价值】 含王不留行皂甙(vacsegoside)、王不留行黄酮甙(vaccarin)等。
【性味归经】 性平,味苦。苦,平。归肝、胃经。
【主治】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用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乳痈肿痛。
【功效作用】 1.通经下乳:主治血分瘀滞、闭经、痛经;产后乳汁不下,适当配伍,虚证、实证均为常用。2.利尿通淋:用治诸淋涩痛,小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