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活护理
患者发病后2周,应绝对卧床休息。患者的翻身、洗漱、饮食、大小便等,均由护士协助,并作肢体被动运动,以防血栓形成。2周后,指导在床上活动,动作要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3周后,可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病重或有并发症者,需延长卧床时间。
1.2、心理护理
详细了解和掌握患者心理状态,耐心做好解释及安慰工作,使之解除思想顾虑及精神紧张,密切配合治疗。
1.3、吸氧
心肌梗死患者吸氧是为了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心肌供氧,减轻因缺氧代谢产生的致痛物质。起初3天应持续吸氧,流量以4~6 L/min为宜,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可将氧流量减少到3~4 L/min,维持1~2天。
1.3、饮食的护理
给予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限制含有大量胆固醇的食品,如鸡蛋、肥肉等,防止胆固醇升高。为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
2.1、要打120:一旦出现持续的胸痛可能提示突发急性心梗,患者、患者的家属以及周围的人应立即拨打120急救,不要有任何犹豫和迟疑!在救援到来之前,可做深呼吸、用力咳嗽这些有效的自救方法。
2.2、要抢120分钟:从发病开始算,理想的时间是120分钟内。因为人体一旦出现心梗,患者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死亡,早一秒开通,就多一份希望。
2.3、就地平卧:医生未来之前,发病后立即让病人就地平卧,双脚稍微抬高,严禁搬动,因为任何搬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危及生命。
2.4、镇静:如有家用常备药箱,立即取出硝酸甘油片,或者速效救心丸让病人含化。同时使病人镇静下来。周围的人也不要大声说话。
2.5、心肺复苏:如病人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家人切不可将其抱起晃动呼叫,而应立即采用拳击心前区使之复跳的急救措施。若无效,则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至医生到来。
急性期:为发病后3天内,必须要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活动(包括进食)皆需专人护理。起病后1~3天,以流质饮食为主,可予少量菜水、去油过滤肉汤、红枣泥汤、米汤、稀粥、果汁、藕粉、口服补液等。
缓解期:发病4天~4周内。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步改为半流食,但仍应少量多餐。急性后期总热能可增加至4200~5040千焦(1000~1200千卡)。膳食宜清淡、富有营养且易消化。
恢复期:发病4周后,病情稳定后,随其活动量的增加。一般每天热量可保持在1000~1200千卡左右。足量的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则有利于病损部位的修复。乳类蛋白、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均可食用,特别是绿叶蔬菜和水果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性质疏利通导,宜经常摄食。
1、过劳
做不能胜任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的体育活动,连续紧张的劳累等,都可使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己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短时间内缺血。缺血缺氧又可引起动脉痉挛,反过来加重心肌缺氧,严重时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2、激动
有些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是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的。据报道,美国有一个州,平均每10场球赛,就有8名观众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3、暴饮暴食
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塞。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这就是医生们总要叮嘱冠心病病人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的原因,也是冬春寒冷季节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但其危害性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梗的老年人并不少见。所以,这一问题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1、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定期到医院检查;
2、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以及体重等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3、注意根据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在大幅度降温和大风雪等恶劣天气时,减少外出和室外工作时间,谨防感冒;
4、适度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使冠状动脉建立起侧支循环,保证对心肌的血供;
5、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