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乃生化之源,胃乃水穀之倉」,胃腸是消化系統的主要部分,它包括胃、小腸、大腸。主要功能是受約食物與消化食物。中醫的生理概念與西醫相同,至於中醫對於脾之功效,與西醫的解剖學有所不同。中醫的觀念脾的功能作用,包括了現代醫學中的肝膽胰等消化系統中的生理功能。中醫把脾、胃、大腸、小腸均歸於同一範疇。人體中的氣血,津液輸布,均需通過脾胃的吸收,所攝取的水穀精華化生而成,然後輸送於四肢百骸,五臟六腑。
胃腸道如果發生故障,不但會引起消化不良,胃痛、胃脹、腹痛、腹瀉、便秘等等症狀,也會給身體的其他組織帶來一系列的影響。所以飲食方面,一定要定時定量,要有節制,暴飲暴食,會使脾胃功能紊亂。正如內經《素問,脾論》所言「飲食自倍,腸胃仍傷」。
宋末偉大醫學家李東垣《脾胃論,脾胃盛衰論》中指出「百病皆因脾胃衰而生也」說明了脾胃的重要性,脾胃衰弱,氣血生化無源,正氣亦衰,免疫能力低,導致百病叢生。中醫在臨床中很重視脾胃這個後天之本,它對於養生,防病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藥膳食療乃祖國醫學的瑰寶,幾千年來,廣受人們的青睞,特別對於調理胃腸病,有獨特的功效。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言及「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說明了古人對於穀物、肉類、蔬菜、水果互相配合,均衡飲食來調理身體的重要性。
唐朝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食治》裡面所言:「食能排邪而安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疴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說明如果可以用食療方法來安定臟腑,改善脾胃,使氣血充盈,疾病就能不藥而除。對於醫者來說,乃是上等醫生。突出了「上工治未病」。說明了疾病初起,應該先用食物治療法治療。
社會生活節奏快,不少人工作緊張,食無定時,對脾胃最傷。所以如能用藥膳飲食來調理身體,是最無副作用的治療方法。今介紹幾款藥膳食療方給讀者,如有需要可選擇適合的食療作調理脾胃之用──
參蓮山藥豬腱煲
配方: 黨參30克、湘蓮30克、淮山60克、龍眼肉15克、豬腱二個。
製作: 先將湘蓮淮山浸清水半個鐘,洗淨,再加黨參、龍眼肉、豬腱、加水適量,文火煲兩個鐘,加鹽少許,即成。
功效:健脾益胃,一切脾虛胃弱,肌肉消瘦,精神不振,大便不實,均可食用。
參蓍牛肉煲
配方:黨參30克、黃蓍30克、桂枝9克、牛肉500克。製作:牛肉切塊,桂枝(布包)加黨參黃蓍水適量,文火煲二個鐘,加鹽少許,即成。
功效:行氣補脾,脾胃虛冷,體虛乏力,食欲不振均可食用;濕熱虛熱者忌用,胃熱燥火者忌用。
霍斛洋參海竹老鴨煲
配方:西洋參15克、海玉竹30克、霍山石斛9克、淮山30克、蜜棗三個、老鴨一隻。
製作:淮山清水浸半個鐘洗淨,將鴨宰殺去毛去內臟,全部材料加水適量煲二個鐘,加鹽少許,即成。
功效:本方治療胃陰虛的慢性胃炎,津虧血燥,很有效。
冬瓜薏米扁豆湯
配方:冬瓜500克、薏米50克、湘蓮肉30克、扁豆30克、瘦肉300克。
製作:冬瓜洗淨切塊,瘦肉切塊,薏米蓮子扁豆洗淨,加適量水煲二個鐘,加鹽少許,即成。
功效:脾胃濕熱,胃腸不適者適用,虛寒者不宜,最宜夏天服用。
猴頭菇淮山瘦肉湯
配方:猴頭菇30克,淮山30克,湘蓮肉30克,蜜棗三個,黨參15克,瘦肉300克。
製作:猴頭菇淮山蓮子浸清水半個鐘洗淨,瘦肉切片,全部材料加水適量煲二個鐘,加鹽少許,即成。
功效:清補脾胃,最宜夏秋食用。
太參四神豬肚煲
配方:太子參30克,蓮肉30克,芡實30克,淮山30克,雲苓15克,蜜棗三個,豬肚一個。
製作:豬肚洗淨,放熱水中煲五分鐘撈起,芡實淮山蓮子清水洗浸半個鐘後,全部材料加水適量煲二個鐘,加鹽少許,即成。
功效:補益脾胃,一切脾胃衰弱可用,本方不寒不燥歸蓍羊肉煲配方:當歸9克、黃蓍30克、生薑三片、羊肉500克。
製作:羊肉洗淨切塊,放熱水中加生薑少許,煲五分鐘撈起,加以上藥材再加適量水煲二個鐘,加鹽少許,即成。
功效:溫中補虛,補脾益胃,氣虛最宜。
胡椒蓮子豬肚湯
配方:胡椒9克、蓮子60克、佛手9克、豬肚一個製作:豬肚洗淨放入滾水中煲五分鐘撈起,胡椒(布包)加蓮子、佛手,加適量水煲二個鐘,加鹽少許,即成。
功效:溫胃補脾,疏通胃氣,胃冷氣滯者宜。
編者按:中華醫藥版邀得國際藥膳食療學會合作,逢隔周一(雙周刊)推出《辨證施食》專欄,由本地中醫專家及營養學者執筆,撰寫臨床對證食療專文。
國際藥膳食療學會的成員來自本地大學中醫藥學院的專家、教授、本地中醫師及營養師,學會致力提倡和推動藥膳食療文化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