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儿和婴儿期的表现:
症状:
关节活动障碍:患肢常呈屈曲状,活动较健侧差,蹬踩力量位于另一侧。髋关节外展受限。
患肢短缩:患侧股骨头向后上方脱位,常见相应的下肢短缩。
皮纹及会阴部的变化:臀部及大腿内侧皮肤皱褶不对称,患侧皮纹较健侧深陷,数目增加。女婴大阴唇不对称,会阴部加宽。
2、幼儿期的表现:
症状:
跛行步态:跛行常是小儿就诊时家长的惟一主诉。一侧脱位时表现为跛行;双侧脱位时则表现为“鸭步”,患儿臀部明显后突,腰前凸增大。
患肢短缩畸形:除短缩外,同时有内收畸形。
不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均可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手术治疗后还可发生再脱位和关节僵硬,需在治疗中注意预防。
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此系医源性并发症,主要是机械性压力致动脉缺血所致。Salter提出5条诊断标准:
复位后1年,股骨头骨骺核仍不出现。
复位后1年,现存骨骺核生长停滞。
复位后1年,股骨颈部变宽。
股骨头变扁,密度增加或出现碎裂现象。
股骨头残余畸形,包括头变扁变大、扁平髋、髋内翻、股骨颈短宽等。
2、术后再脱位:术后再脱位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生,预后不良,可发生股骨头坏死和关节僵硬,应尽力预防。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关节囊紧缩不理想,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为前倾角过大而未给予矫正;还有头、臼不对称,处理不好等原因。应加强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早手术处理。
3、髋关节运动受限或僵硬:此并发症较为常见,患者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脱位股骨头位置越高,髋关节周围挛缩越重,若未行矫正,极易发生髋关节运动受限或僵硬,特别是术后应用髋人字石膏固定者更易发生,应加强术后的早期关节功能锻炼,采取髋关节外展石膏支架固定,术后1周应坐起练习活动。也可不用石膏固定,术后采用持续性被动活动(CPM)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应增进营养,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鸡蛋、豆制品等及适当增加钙质。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如:青菜、芹菜、香蕉等。
忌食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香烟、饮酒等嗜好应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