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多用秋水仙碱1mg,每2小时1次,至症状控制或出现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或腹泻为止,一般服药12h后开始消肿,每天总量4~8mg。以后0.5mg,3次/d,1~2天后疼痛可完全消失。肾功能不良者每天药量不超过3mg,服药过程中,应查白细胞,减少时应减量或停药。对胃肠反应重者,可改用静脉注射,每次1~3mg,加入20ml生理盐水中慢注,需要时隔6~8h重复1次,注射时避免药液外漏。症状缓解后,可间断服用秋水仙碱0.5mg, 3次/d,或用保泰松、吲哚美辛。禁食高嘌呤食物,多饮水;血尿酸高时,同上服用丙磺舒。其他药物尚有:
1、保泰松:首次剂量400mg,以后每4~6小时 200mg;症状控制后,100mg,3次/d。本药可代替秋水仙碱。
2、吲哚美辛:首次剂量150mg,以后每4~6小时 100mg,连服3~4次。次日起每次50mg,3次/d。
1、湿热内毒型
发病急骤,踇趾关节周围红、肿、热、痛,不能着地行走,触碰疼痛难以忍受,夜卧不安,心烦意燥,数日不便,舌红或绛体胖,苔黄厚腻或白黄相兼而燥,脉弦滑。治以四妙散,四妙勇安汤、五味消毒饮化裁组方。
2、痰湿痹阻型
关节肿胀,周围皮肤略暗,脱皮屑刺痒,步态不实,肌肤麻木不仁。舌淡红体胖,白腻粘苔,脉缓。治以芎归二陈汤、防己黄芪汤、当归芍药散化裁组方。
3、气血痹阻型
关节肿胀,酸痛无力,活动僵滞,肌肤青暗,肢凉怕冷,舌暗红或有瘀斑,薄白滑苔,脉沉涩。治以大防风汤、当归四逆散、蠲痹汤化裁组方。
1、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不过,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
2、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馒头、面食等。
3、蛋白质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1公斤体重应摄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质。
4、少吃脂肪,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痛风并发高脂血症者,脂肪摄取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至25%以内。
5、大量喝水,每日应该喝水2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