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安全与否,对驾驶人的心理素质有着极大的要求。驾驶人存有侥幸心理,在行车过程中往往容易犯错误,进而引发交通事故。
行车过程中的侥幸心理是指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通过偶然地得到几次成功或意外地免于不幸,就产生了定势的思维和所谓的“经验”,驾驶人在开车过程中遇到可能引发交通事故的因素,不是积极采取措施去消除,而且是企图依赖偶然因素的出现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八成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于驾驶人的因素造成的。而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造成的事故占总的事故数80%以上。因此,自觉地克服行车过程中的侥幸心理,能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下面笔者就如何克服侥幸心理谈点看法。
一、认识侥幸心理,杜绝事故苗头是行车安全的前提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驾驶人的基本要求。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要求自己的生理系统的每个"结构成分"都处于最佳状态。驾驶人的性格与安全行车关系密切。侥幸心理是驾驶人对个别经验的错误总结形成的不良心理。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完成较困难或较危险的动作时,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注意力减弱,或需要分配注意力时没有及时分配;二是偷懒的心理在起作用,主要表现为简化操作过程,在简化反应过程中往往出现愉快的表象,因为完成复杂的规定程序往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而减弱了对复杂的客观环境的判断,三是臆测判断,即根据不充分的推测而随意进行的判断。侥幸心理在驾驶过程中主要表现有:一是汽车穿越十字路口、窄路、险桥或事故多发路段时,驾驶人对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估计不足,自认为会平安无事而侥幸通过,结果导致违章肇事;二是行车途中喝酒,认为少喝点也许没事,但端起酒杯往往不能自控,致使酒后开车而违章肇事;三是有的驾驶人明知车辆有毛病,但因赶路心切而不停车检修,认为还剩几里路凑合凑合就到家了,估计不会有问题,结果发生了事故。还如超速行驶;交叉路口时观看有无电子眼、交通警察或者乘交通警察不注意时闯红灯;或者在禁停的路段乱停;于是产生骗交警的心理;几次违章未发生事故,就认为违章没有什么危险;没遵守交通法规也没有发生交通事故等等。驾驶人怀有侥幸心理开车,在许多条件下就会有章不循,有法不守,甚至故意违章行车,发生事故苗头不引起重视,全然不顾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此,侥幸心理对行车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和危害。
二、克服侥幸心理,消除交通事故隐患是行车安全的保障
驾驶人在感知外界突显的、微弱的、已显的、潜伏的及其他与行车安全有关的信息后,都要不失时机地通过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提前、迅速、准确地作出决定。否则,由于判断失误,很容易铸成车祸。判断失误的原因,不外乎感知材料不全面、不正确,驾驶经验不丰富,存在侥幸心理和思维品质有缺陷。因此,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要善于细致观察,尽可能地捕捉所处交通环境内的各方面信息,全面地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做正确判断。同时,要十分注意经验积累,切忌凭主观臆想和猜测做出决定。思维要敏捷迅速,灵活机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存在侥幸心理在行车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为抱有侥幸心理的驾驶人常常在行车中犯有两种错误,一种是为了自己的方便,在没有交警管理的地方,故意违反交通法规,明知故犯。另一种是发现事故隐患不是积极排除,而是得过且过。比如有的驾驶人喜欢开夜车,他们认为夜间路上车少,人少,交通流量也少,交通警察也不在夜间上班,开起车来很痛快,往往夜间行驶车速很快,侥幸心理很重;还有的明知自己的车辆有故障,存有侥幸心理,任其发展引发了交通事故。据报道,某单位的驾驶人,明知车辆的雨刮器刮雨片有问题,认为只是一个小小的刮起雨片,由于侥幸心理作怪,在一个晚上,送人至火车站。去的时候,天下着小雨,在回家的途中又下起大雨,能见度只有10米,由于同对方车辆交会,加之雨刮起器突然失效,结果看不清道路上有骑自行车的人,把人撞了,造成重大事故。事后了解,这位驾驶人是一位技术全面,路途十分熟悉的人,认为不会有大事,结果出了大事。事故的原因是由于驾驶人的侥幸心理所至,如果在行车中克服了侥幸心理,就会避免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克服侥幸心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行车安全的关键
《道路交通法》和《实施条例》为驾驶人在行车中克服侥幸心理提供了理论指导,法规和条例中的许多规定,特别是车辆驾驶人、车辆装载、车辆行驶的规定,是总结了无数次道路交通事故的教训,是用血写成的,作为驾驶人一定要认真地掌握,全面的理解,牢记在心中,在行车中要时时刻刻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和《实施条例》。有的驾驶人自以为开车已有相当的时间,不用再学习提高了,有的规定那么严,行车中认为要机动灵活,违反点无关大事的侥幸心理,没有真正认识到遵章守法的重要性。如规定饮酒后不准驾驶车辆,有的驾驶人仍然要喝一点,甚至自认为酒量大,又没有喝醉了怕什么,把遵章守法、谨慎驾车抛到脑后,胆也大了,没有把握的事也变得有“把握”了,往往出大事。因此必须克服侥幸心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四、克服侥幸心理是每个驾驶人的必修课
从前面的分析结果看,克服行车过程中的侥幸心理,对行车安全相当重要。因此,驾驶人只有克服侥幸心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做到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也对自己负责。克服侥幸心理的途经有:
1、要树立二个意识:即守法意识、安全意识。守法意识是要驾驶人遵守交通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也是驾驶人职业道德的体现。驾驶人不但要有很好的操作技术,更要学法、懂法、守法,用道路交通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自觉接受交通管理部门的依法管理,这是驾驶人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是头等大事,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也关系到他人和自己家庭的幸福,要做到行车安全就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2、加强学习和个人修养,提高认识水平,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刻理解遵守交通法规的意义,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遵守交通法规。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行车过程中有了故障要及时排除,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存侥幸,不违章操作,充分认识到驾车是一种危险、复杂性的工作,真正做到“马达一响,集中思想”。
4、充分认识侥幸心理造成交通事故的危害性,特别是通过参观一些因驾驶人存有侥幸心理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真正认识到侥幸心理与交通事故有着必然的联系,从事故中汲取教训。加强情绪心理稳定的调节。消除紧张、急躁、侥幸、称雄的情绪,积极坦然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避免过激的心理活动,做到“养心在静”,注意保持心理平衡状态,达到规范驾驶行为。这是良好驾驶心理的基础。
5、克服侥幸心理就要平时多注意学习业务,精益求精,善于借鉴他人发生事故的教训查找自己的身上的不足之处。同时要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和培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注重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侥幸心理是发生交通事故的诱因之一,只有克服侥幸心理,充分认识到侥幸心理可能带来的危害性,才能确保安全行车,杜绝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