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肢残废如何运动与康复
对于截肢和后天性缺肢者应及早进行残肢训练,以增强其四肢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力;对于因截肢手术不当而造成残肢痛或幻肢痛的人,要及时进行残肢修整和治疗,而后进行残肢训练。
及时制作石膏接受腔的临时假肢,使其及早结束卧床生活而开始运动器官的活动,不仅可以使残疾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而且也可以促进残肢的合理定型。
按照残肢的条件,因人制宜地设计制作假肢,假肢的接受腔要与残肢完全适配。安装假肢后,要严格和持久地进行功能训练,使之最大程度地发挥代偿作用。
2、上肢功能障碍的运动与康复
对于上肢功能障碍者应及早进行残肢训练,以增进肌力和关节活动能力。按照其病变、畸形的具体情况,设计、制作合适的矫形、辅助器械,并且全天戴用和长期戴用。配戴矫形器、辅助器后,要及时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要定期复查,根据继续矫正的需要,调整、改进矫形器,不断促进矫形作用。
3、常用肢体残疾康复训练辅助器具
肢体功能障碍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有针对性地利用一种或几种器具作为康复辅助,可以使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目前,国内康复训练器具的品种可达百余种,常用的康复训练器具也有几十种。
根据康复训练的不同用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卧坐位训练器具,如训练台、运动垫等;站立训练器具如站立架、倾斜台等;矫正姿势、防止畸形的训练器具,如有肋木、姿势镜等;关节活动训练康复器具,如肩关节旋转运动器、前臂内外旋运动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康复辅具器具,如常用的有手功能综合训练板、多用组合箱等。
首先应从感情上对残疾人予以支持和理解,使其感到家庭和亲友的关爱及依恋,并及时引导残疾人的不良心理反应,如内疚、焦虑、失望等,帮助增强战胜残疾的信心和勇气。因为,只有在健康、良好的心理状况下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才可能最理想、有效。
残疾人亲友还应学会观察残疾人的一些常见病情及残障变化,在训练中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和向康复人员报告,以避免因某些病情发生变化,却未能及时报告、处理而导致残障程度加重和出现意外,如脑血管病后遗症再次发生脑梗塞或脑出血等。另外,在协助康复人员实施康复训练时,应做到耐心、细致,既不能急于求成,也应适当调整训练速度,以保证其训练效果。特别要提请注意的是训练中的安全保护措施非常重要,残疾人在家庭使用的专用康复设施一定要牢固,并经康复人员认可,以防止残疾人在训练时摔倒和发生意外。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