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如感染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长期饮酒、服用肝毒性药物等。临床上可有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肝生化检查异常,也可以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慢性肝炎并不会自己好,而是需要进行科学的治疗。
北柴胡9~15克,炒黄芩、炒川楝子各9~12克,制半夏10~12克,草红花9~12克,白蒺藜9~12克,皂角刺32.6克,片姜黄9克,刘寄奴(或黄草)9~10克,焦四仙各10克,炒莱菔子10克,泽泻9~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白天与睡前各服1次。主治长期右胁(或两胁)隐痛、脘闷腹胀、食思缺乏、胁下痞块(肝脾肿大)、倦怠乏力、小便发黄、大便欠爽或溏软、舌质红或有瘀斑,舌苔白或黄,脉弦或弦滑或兼数等症状者,均可使用。可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胆囊炎、慢性胆道感染等疾病出现上述症状者
北沙参、白芍、川续断、菟丝子、女贞子各15克,五味子、首乌、黄精、当归各12克,生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主治慢性、迁延性肝炎,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证属肝肾阴虚者。证见腰腿酸软无力、劳累则肝区痛、睡眠多梦、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有时盗汗,舌净无苔,或舌质稍红,脉沉细弦。
用药过程中不应忽视休息、营养等:体息和营养是肝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俗语说三分治七分养,因为药物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在保证休息、营养的基础上才可能发挥作用,忽视休息、营养,而单纯一味地进行药物治疗,就本末倒置了。
用药不要过多过杂:很多药物都要经过肝脏解毒。用药过多过杂能增加肝脏负担,反而对肝病不利。
慢性肝炎的治疗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用药。乙肝治疗最新方法应用生物超声透析技术将高浓度的药物直接送达细胞核内,在病灶部位形成高于常规几十倍的血药浓度,迅速杀灭乙肝病毒,治疗见效快,治疗效果好,绿色安全无副作用,受到广大乙肝患者的青睐。
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也助于促进消化功能。肝脏功能减退时常常影响脂肪代谢,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合并有肝炎后脂肪肝。
因此饮食要低脂肪、低糖(过多的糖进入人体内易转化为脂肪)、高蛋白。高蛋白饮食要包括植物和动物蛋白,如豆制品、牛肉、鸡肉、鱼肉等,动植物蛋白质要各半搭配。摄入蛋白质在消化后被分解为氨基酸才能吸收,然后在肝脏制造成人类最重要的肌肉和血液成分的蛋白质。
人体有8种氨基酸自身不能制造,一定要由外源供给。当动植物蛋白质每天各半搭配、均衡提供时,可弥补各自的不足,明显增加蛋白质的利用率。适量的植物蛋白质能抑制动物性脂肪量,减低对动脉硬化的影响,保证必需氨基酸的充分吸收利用。挑食对肝病康复是不利的。
纳呆:肝炎的症状常见食欲不振,或不思饮食,或纳食无味,或食后胃脘呆滞,厌恶油腻,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弦缓。
疲倦:肝炎的症状的特点是四肢无力,全身疲乏困倦,懒动思睡,精神不振,食欲少思,舌苔薄白,脉虚弱。
胁痛:胁为肝之分野,邪在肝,则胁痛,疼痛常因情志变动而增减,嗳气脘闷,饮食减少,舌苔薄白,脉象多弦。
腹胀:腹胀是最常见肝炎的症状,临床表现:胃脘痞闷,肚腹发胀,饮食少思,肢体酸软,舌苔白腻,脉弦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