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脉硬化以防治为主,一旦发生便只能积极的治疗,延缓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但很难治愈,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止其恶化,延缓患者寿命。
2.1、活血化瘀法
中医将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栓形成、血管壁受损、脂斑形成,有包块刺痛,舌质青紫等视为血瘀证。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多种活血化瘀药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对其研究也较深入。
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的活血化瘀药有丹参、川芎、西红花、蒲黄、牡丹皮、桃仁、姜黄。一些有破血作用的虫类药如水蛭、蜈蚣等也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2.2、祛痰降脂法
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动脉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中医将高脂血症归属为痰浊证。所以采用化痰降脂、利水渗湿等方法治疗。
常用药物如昆布,性味咸,寒,归肝、胃、肾经。功能软坚散结,消痰,利水。实验结果显示,昆布醇提取物能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血过氧化物含量降低,这些作用有利于拮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
2.3、扶正补虚法
扶正补虚法针对脏腑亏虚之证,而多采用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气、滋养肝肾等作用的方药。
有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的扶正补虚类中药有 :淫羊藿、当归、何首乌、黄芪、党参、白术、桑寄生、牛膝、杜仲、沙棘、刺梨、绞股蓝、灵芝、蜂胶等。
3.1、低热量饮食
由膳食所提供的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30~35卡为宜。热量过剩容易使人发胖,而且通常血清胆固醇浓度亦升高。
3.2、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饮食
中老年人由于内分泌和脂质代谢失调等原因,过食含胆固醇、动物性脂肪食物,易使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即使平时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浓度不高,也应避免经常食用动物性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尽量食用植物油及黄豆和豆制品。
3.3、低盐饮食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钠离子和氯离子。钠摄入过多具有保持水分不经肾脏滤出的功能,因而可使循环血容量增加,升高血压和增加心脏负担。因此高血压和心衰的病人更应限制食盐的摄入。每日钠盐的摄入量应低于3克。咸菜、酱等过咸食品以不吃或少吃为宜。
3.4、多维生素和多纤维素饮食
维生素C有增强血管韧性、减少脆性和防止血管破裂出血的功能。大量的纤维素有刺激肠管加速其蠕动的作用,并且促进胆固醇的排泄。纤维素还有吸附胆固醇的作用,使胆固醇不易被肠粘膜吸收,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
1、茄子
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这种物质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粘着力,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及渗透性,故可防止微血管痉挛或破裂出血,使心脑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
2、红薯
红薯的预防动脉硬化作用,主要是其所具有的水除活性氧作用产生的,红薯所含黏液蛋白能保持血管壁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3、黄瓜
黄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帮助神经系统发育、改善血小板功能等。
4、番茄
国外研究发现,从番茄籽周围黄色果冻状的汁液中分离出来了一种被称为P3的物质,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功效,可以防止脑血栓的发生。
5、胡萝卜
胡萝卜还含有降糖物质,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其所含的某些成分,如懈皮素、山标酚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还有降压,强心作用,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食疗佳品。
1、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脂肪症、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肝病、肾病综合征和有关的内分泌病等。
2、不吸烟并防被动吸烟
烟草毒害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内皮系统功能,可致心肌肥大、变厚,殃及正常的舒缩运动并可致“好”血脂HDL下降。
3、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
每天最好坚持不短于30分钟的活动,可“一次性完成”或分3次进行,每次10分钟。依个体条件进行跳绳、保健体操、打太极拳、骑车、步行、修花剪草、拖地、干家务等。
4、释放压抑或紧张情绪:
慢性忧郁或持续的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易致心跳快速、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减少。放松身心,莫让重重心事缠身束脑。良好又充裕的睡眠,可使呼吸及心跳趋缓,是心脏自我保护措施。